桂林:百里漓江如画来-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3 06/02 19:00:14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桂林:百里漓江如画来

字体:

  今日漓江,自然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卢羡婷 编辑高雪梅

  漓江两岸

  “当年带头搬走,有人说我是‘傻瓜’。但我心里清楚,漓江不是我家的,是国家的,是世界的。”看着眼前变美的洲岛,伏龙洲原住民黄岗感慨万千。

  伏龙洲是桂林漓江城市段的一个小岛,曾经因鱼餐馆闻名,岛上原有居民23户130多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开鱼餐馆。过去岛上排污设施不完善,油污直排漓江,有的居民甚至连剩饭剩菜都往江里倒,对漓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从2015年开始,桂林市对伏龙洲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拆除岛上全部鱼餐馆,外迁安置岛民。如今,伏龙洲已变身生态公园,面积近80亩的小岛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黄岗一家6口从伏龙洲搬进位于市区的商品房,儿子儿媳在城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黄岗和许多原住民一样,常常回到伏龙洲散步。“漓江生态越来越好,对国内外游客吸引力越来越大,作为土生土长的桂林人,我特别自豪。”黄岗说。

  2022年4月10日,伏龙洲原居民黄岗(右)带着儿子、孙子重回改造后的伏龙洲游玩( 周华/摄 )

  伏龙洲生态之变是漓江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也是近年来桂林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今日漓江,自然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一江清水

  夏日漓江,风光旖旎。

  泛舟江上,但见白鹭嬉戏、鱼翔浅底,两岸清风林里、翠竹婆娑,一栋栋桂北特色民居掩映其间,勾勒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位于广西桂林的漓江流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直接关系到西江下游广西大部分区域及珠江下游粤港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漓江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一张独一无二、享誉世界的“中国旅游名片”。“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漓江、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桂林山水。”桂林市长李楚说。

  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全长214公里,流域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承载着约350万人口。过去,漓江流域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现象多,卫生环境差,流域内一度鱼餐馆盛行,禽畜养殖污水直排问题严重,漓江风景名胜区内采石场就有18家……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近年来,桂林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掀起了一场漓江生态保卫战,强力推进漓江山水“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关停漓江两岸全部采石场,捣毁河道内全部非法采砂窝点,拆除漓江沿岸各类违建8万余平方米,关停漓江沿岸养殖场1120余家……

  位于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黎家村的暗嵅采石场,曾因过度开采导致山体残破,堵塞了当地的地下消水洞,造成150余亩耕地在汛期严重内涝。2014年,暗嵅采石场被关停;2019年,当地投入200多万元对其进行生态修复。

  日前,本刊记者沿着山间小路来到暗嵅采石场旧址,只见裸露的山体已经复绿,山脚下的洼地形成一湾清潭。山谷间凉风习习,鸟鸣婉转,偶见村民于此歇脚纳凉。

  黎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志贵说,从前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以为遍地是山,挖一点不算什么,生态被破坏了才回过神来。现在,村民专心种植柑橘和中草药,或是从事旅游业,乡村游等产业已经发展起来。

  如今的漓江沿岸,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愈加生态环保。采石、挖砂等工业项目难觅踪影,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有序,禁伐、禁采、禁渔以及卫生等条款写进村规民约。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到99%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保持100%。

  多方联动

  近年来,桂林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去漓江管理工作涉及20多个部门,缺乏高效统一的管理机构和体系,存在条块分割、多头执法等管理问题。桂林本着“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原则,成立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漓江流域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各相关县(区)、乡(镇)均设立各司其职的漓管机构和执法队伍。

  “漓江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形成治理合力,从根本上解决漓江管理条块分割、职责分散、多头执法等难题。”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朱名武说。

  在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数字漓江5G可视化指挥大厅里,秀美漓江的相关情况,均在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的掌控中。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漓江风景名胜区各核心景点的实时客流量、游客趋势、游船和排筏的开航情况等实行精准管控。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5G视频、水质水量及生物多样性自动监测,桂林构建起“天空地水”一体化保护体系,漓江保护实现“状态全可视、事件全可控、业务全可管”。

  法律篱笆同样越扎越紧。自2012年出台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先后颁布了《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等一系列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文件。

  “立法有效推动漓江生态治理机制从行政管控迈向全域法治化保护,以范围更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为漓江流域生态保驾护航。”桂林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徐强说。

  2021年以来,桂林市积极构建“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纪检监察、法规管控”法治保护体系,漓江风景名胜区所有开发建设活动均实行市委、市政府审批。

  桂林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检两院、生态环境厅共同签署《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漓江司法保护大数据联动执法中心,执法司法高效联动,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2022年,桂林市将每年4月25日定为“漓江保护日”,并成立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与原有的桂林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形成互补,构建起公安“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工作新机制,全市共配备专职生态警察213人、生态辅警1684人,四级联动、重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巫晓曦是漓江分局漓江派出所民警,从警10多年来一直奋斗在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维护桂林旅游市场秩序、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战线。“百里漓江是我们的战场,如今漓江流域几乎看不到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巫晓曦说。

  依托“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桂林将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普法宣传动员等工作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全方位织密漓江流域生态防护网。

  2023年,第2个“漓江保护日”到来,桂林市启动“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创建工作,全力打造智慧执法司法新模式,为漓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执法司法在其中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的底线。”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卉说,“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将进一步提升漓江流域生态治理的整体水平。

  在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行动持续展开,从干流延伸至支流,全方位推进漓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全面提升漓江品质。

  环卫工人在漓江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兴坪段打捞漂浮物(周华/摄)

  绿色发展

  “心想唱歌就唱歌咧,心想打鱼脚下河,你拿竹竿我拿网,随你撑到那条河……”

  一叶竹筏摇曳在漓江支流遇龙河上,悠扬的歌声掠过水面,穿过河畔凤尾竹,回荡在巍巍青山之间。李保生在这里做了20多年筏工,也唱了20多年的山歌。山歌唱出青山叠嶂之美,也唱出漓江人家生活之变。

  过去漓江之上竹筏纵横,筏工漫天要价、无序竞争,游客体验感不好,有时甚至发生意外。而今,漓江竹筏由景区公司统一管理,筏工持证上岗,收入稳定。

  作为漓江流域的居民,李保生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遇龙河的风景不仅让游客沉醉,同时也养活了我们好多人,大家不用出远门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2016年1月,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完成遇龙河数千条竹筏的全部收购,实现了遇龙河竹筏漂游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筹利益分配的新格局。

  公司副总经理赖玉芬说,遇龙河旅游提档升级后,旅游秩序更好了,游客满意度高了,当地村民收入也增加了,景区每年拿出10%的营业收入,作为沿河村民的分红,“景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漓江两岸群众从变美的环境中,日益感受到生态“颜值”的价值。遇龙河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阳朔镇鸡窝渡村。灰瓦白墙、屋舍俨然、花团锦簇、游人如织。难以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畜禽乱窜,许多游客到了村口转身就走。

  “大环境变好了,我们才能发展旅游。”鸡窝渡村村民徐文通说。2019年7月,阳朔县对沿河部分村屯开展“五拆五清五建”环境综合整治。徐文通率先响应,拆除了自家栏圈,村民们在他带动下也纷纷行动起来,仅仅3个月,鸡窝渡村变了样。

  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同时引入外地投资者修建特色度假民宿酒店,现在村里高端民宿酒店有10多家。村民有的自己开民宿、开农家乐,有的到景区公司、民宿酒店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2年初,广西首艘新能源五星级游船“桂林旅游号”正式开航,打破漓江游船传统4小时“走马观花”模式,将漓江沿岸一系列乡村体验、民俗风情体验等周边旅游产品串联起来,让游客“住在漓江上,游戏山水间”。

  2023年4月25日,首批纯电动力游览排筏在阳朔县杨堤码头顺利启航,标志着漓江旅游正式迈向新能源时代,加快形成漓江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扎实推进漓江生态科学保护过程中,桂林不断丰富漓江旅游产品。主打山水游的阳朔,滑翔伞、热气球等新兴运动项目成为新宠;草莓音乐节、电竞音乐嘉年华、动漫cosplay等连番登场,为桂林打造年轻、时尚的新形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桂林正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漓江之畔,一幅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画卷徐徐展开。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