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村”不再看天吃饭——柳城县马山镇马山村托寸屯见闻-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06/12 17:01:28
来源:柳州日报

“米粉村”不再看天吃饭——柳城县马山镇马山村托寸屯见闻

字体:

  【原标题】“米粉村”不再看天吃饭——柳城县马山镇马山村托寸屯见闻

米粉生产现场

  6月6日,芒种时节。记者来到被称为“米粉村”的柳城县马山镇马山村托寸屯,刚靠近村民刘克新家门口,就听到机械作业发出的阵阵“隆隆”声。

  记者循声走进生产车间,透过从门口射进来的光线,可看到空气中飞扬的米粉粉尘。在一个大铁皮容器旁,刘克新正手抓铁铲,用力将浸泡过的大米铲成堆,以便于“抽米泵”将大米抽到打粉机上打成米粉。

  “以前要人工磨浆,又慢又累。”刘克新用手拍拍身上落下的米粉粉尘说,他今年53岁,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制作米粉,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他见证了米粉生产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生产的全过程。

  “手工制作,产量很少,只够拿到镇上或周边卖。”刘克新接着说,因为以前生产的米粉产量不多,他就用自行车驮着米粉到街上卖,遇到购买者没有钱付款时,就让对方用大米来兑换米粉。

  “那时我最远到过宜州卖米粉。现在通过互联网,不用出村就可以卖到全国各地。”谈到这些年的变化,刘克新笑称,他快赶不上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了,于是前些年,他把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刘勇春叫了回来。

  “以前是看天吃饭,现在是想干就干。”刘勇春说,过去晒米粉遇到天气不好,就无法晾晒,如果遇到雨天或者南风天,做好的米粉容易发霉,从而造成损失。为此,他们不仅引进了全自动米粉生产线,还购买了烘干机,“只要有电就能烘干。”刘勇春说。

  刘勇春说,随着米粉生产线的投入,大米磨粉、粉浆搅拌、生产成形、切割一步到位,制成的米粉经过放置保温、洗净、烘干、包装,即可销售到周边粉店及全国各地。特别是有了烘干设备,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马山镇党委副书记殷明海介绍,托寸屯有200多户村民,目前有11家米粉厂家和作坊,大家通过制作米粉,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接下来,马山镇将依托柳州螺蛳粉的快速发展,建设米粉产业示范园,并将这些米粉厂家和作坊引进示范园,实现米粉集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李书厚 宁超来)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