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将农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创新“农业+”模式,推出“农业+旅游”“农业+工业”“农业+文化”等“农业+”系列,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农业+旅游”,让乡村振兴活力更足。
每到春天,南丹县城关镇莲花村就会呈现出漫山李花、游人如织的画面。近年来,该县立足莲花村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李花带热旅游,李果带富群众”的思路,全力打造“高山生态李·千亩赏花园”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休闲、观光、农事采集、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如今,该示范区已成为区内外游客春天赏花的“网红打卡地”,每年带动30多户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吸引游客8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余万。
近年来,南丹县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原则,充分挖掘全县农业旅游资源,把县内“十大核心景区”和“十大田园综合体”进行融合打造,推动形成全域景区、景城融合、差异互补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依托果、茶、稻等特色产业,加快休闲农业、美丽新村、乡村旅游规划“三规合一”,开拓旅游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等不同层次功能需求,使山区变景区,土产变特产,民房变客房。同时,创新举办茶文化节、油菜花节、荷花节、李花节、丰收节等系列乡村休闲旅游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云直播、云推介,进一步提升农业休闲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3年第一季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95.57万人次,同比增长7.72%;旅游消费11.08亿元,同比增长7.99%。目前,全县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
“农业+文化”,让乡村振兴底蕴更厚。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南丹巴平米,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南丹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创意农业,连续9年在巴平“绿稻花海”核心示范区开展稻田艺术化制作,将南丹巴平米产业、梯田风光与稻田艺术画深度融合,以“画”为媒,进一步提升南丹巴平米的知名度、美誉度。
目前,南丹巴平米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共注册有“瑶家庄”“土司府”2个南丹巴平米品牌商标,其中,“瑶家庄南丹巴平米”获得“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广西著名商标”称号,入选广西农业品牌目录。
在农业品牌塑造方面,该县注重将农业品牌与文化融合,深度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推进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乡风民俗等元素融入农业品牌,提升农业品牌文化内涵。目前,全县累计认定“三品一标”产品35个,其中,认定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产品3个,入选“广西好嘢”农业品牌目录3个,获得富硒农产品认证5个。
“农业+工业”,让乡村振兴动力更强。
近年来,南丹县实施“种养+深加工”提升工程,着力实施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目前,初步形成以粮食、油茶、茶叶和肉牛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格局。
引进广西正鑫集团打造百亿油茶产业园,园区种植高山油茶4.5万亩,建成一次性可投料16吨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茶油萃取生产线。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7023万元,建成苗木培育园60亩以及标准化种植园、高效栽培园、复合经营栽培园,并按照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标准种植油茶4万多亩,成为一个集油茶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林药间种、产品加工、展示体验、科研培训、产业扶贫于一体的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
同时,引导南丹县兴农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万亩巴平米绿色标准化基地,该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4.05万亩,年产量1.6万吨,产值1.2亿元,已配套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加工中心、仓储中心、品牌形象店和产品体验店、网上销售平台,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品牌全产业链。巴平米种植基地获批创建“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罗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