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丨追踪“石山精灵”-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3 08/06 19:00:12
来源:新华网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丨追踪“石山精灵”

字体:

  一只白头叶猴在觅食(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三只白头叶猴在岩壁上休憩(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幼猴在岩壁上跳跃(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吃构树的果实(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两只白头叶猴在岩壁上休憩(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幼猴在树上张望(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吃构树的果实(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猴群在岩壁上休憩(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林间跳跃(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吃构树的果实(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抱着幼猴觅食(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8月5日清晨拍摄的两只在峭壁上的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林中休憩(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抱着幼猴在岩壁上行走(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树林中觅食(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吃构树的果实(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猴群在岩壁上休憩(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从悬崖上跃向树林(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岩壁上休憩(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岩壁上攀爬(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两只白头叶猴在玩顶头的游戏(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吃构树的果实(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吃构树的果实(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林间跳跃(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林间跳跃(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pagebreak

  猴群在岩壁上休憩(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林间跳跃(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带着幼猴觅食(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攀岩转场觅食(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食用鲜果(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吃番石榴(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带着幼猴觅食(8月4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pagebreak

  两只白头叶猴在岩石上休憩(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pagebreak

  一只白头叶猴在林间跳跃(8月5日摄)。

  白头叶猴,头顶高耸着一撮白毛,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白头叶猴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石山精灵”。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来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核心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持续追踪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