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多举措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08/28 15:43:37
来源:河池日报

南丹多举措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字体:

  【原标题】南丹多举措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为持续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实现增收目标,今年以来,南丹县通过采取精准把脉、精细服务、精心施策等措施,扩岗增量、兜底安置,全县脱贫人口就业人数同比增加3000余人。

  精准把脉

  为稳岗就业“打好底”

  由人社部门会同乡(镇)、村(社区),对全县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劳动力底数和创业就业意愿。目前,全县共有脱贫劳动力2.39万人,已实现就业1.91万人,未就业脱贫劳动力有就业意愿251人,有培训意愿488人。

  该县设立用工岗位收集专责小组,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县内、区内、沿海珠三角地区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用工信息。对收集到的岗位信息,通过“南丹人社”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抖音等平台发布,或编制短信及时发送给未就业人群。同时,每个村设立就业便民服务点,村(社区)和就业专班负责“点对点”“人对人”送岗上门和登记本村人岗对接到位情况,实现人岗无缝对接。

  该县还动员外地企业到县内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招聘月”等招聘活动。今年1月至7月,共有37家企业到县内开展“职等你来”等各类专场招聘活动14场,华邦控股、南方有色等113家商会或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精细服务

  为稳岗就业“搭好台”

  全县11个乡(镇)均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共有32支就业志愿服务队,对155个村(社区)开展就业指导和政策宣传。在里湖瑶族乡、车河镇等用工量大的乡镇,建立就业实训基地和零工服务站,为脱贫人口提供岗前培训和零工就业服务。同时,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督导组跟踪督导,对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责任人进行约谈和提醒教育。今年以来,该县就业实训基地开展岗前培训1000余人,零工服务站推送零工就业3500余人次,督导约谈教育11人,“点对点”组织劳务输出2779人。

  充分利用QQ互动、微信群、抖音视频、“小梁送工”“零工驿站”等平台推送就业岗位,定期开展线上直播带岗和“云招聘”。今年以来,通过手机、“云招聘”推送岗位4000余个,通过“小梁送工”平台推送岗位2000余个,直接送岗位上门800余个,现场培训推送岗位400余个,直播带岗推送岗位500余个。

  该县还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收入的脱贫未就业劳动力及弱劳动力纳入就业兜底安置,由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负责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发公益专岗1303个,兜底安置1303人就业。

  精心施策

  为稳岗就业“铺好路”

  该县利用东西部劳务协作、“雨露计划+”行动等政策,转移安置脱贫人口就业,结合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利用小额信贷、产业奖补、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中小企业贴息等政策,引导脱贫人口自主创业。

  对跨省务工就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往返交通补助;对已认定的帮扶车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做到应补尽补,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做到应发尽发。目前,全县跨省就业务工人数8476人,已落实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221.3万元;县内就业补助发放577人共112.3万元;认定帮扶车间28家,带动就业467人。

  该县与辖区内产业园区各用工单位、企业签订就业服务协议,每年落实就业岗位1600多个。着力打造百舜建材城、幸福夜市等一批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带动脱贫户42户入驻创业就业,引导脱贫人口到幸福城街区从事便民超市、水果批发、农特产品交易等经营活动。引导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到龙马、八圩产业园投资开办企业带动就业。依托白裤瑶民族文化打造“勤泽格拉”“瑶乡绣娘”等一批劳务品牌,其中“瑶乡绣娘”每年带动1000余人参与瑶族服饰、刺绣产品加工,“勤泽格拉”受邀演出年创收30万元以上。八圩鸭之家、牛将军特色产业园直接带动127户脱贫群众实现就业有稳定收入。

  该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县产业优势和各类劳动力需求进行分类培训。对接云观天、瑶望天下、歌娅思谷等景区、产业园区岗位需求,开设电工、厨师、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7期;对接龙马、车河、八圩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要,开设机修、电焊等技能培训5期。组建培训小分队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围绕“一乡一品”“一乡多品”和市场需求开展瑶鸡养殖、油茶管护等特色种养培训。今年以来,共有2895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其中脱贫劳动力418人。(李 麟 苏宏流 莫庭魁 罗丹荣)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