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灵渠:水系不断流,文脉不断根-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3 09/11 16:46:30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3年第9期

半月谈丨灵渠:水系不断流,文脉不断根

字体:

  【原标题】半月谈丨灵渠:水系不断流,文脉不断根

灵渠上的人字坝

  半月谈记者 罗博 卢羡婷 吴思思 雷嘉兴

  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命人在湘江漓水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打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以此为粮道,得以迅速统一岭南地区。这条运河就是灵渠。

  古渠走进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三级联合,持续推进灵渠文化挖掘与保护提升。最近,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古工作站正式揭牌。

  流淌两千年的灵渠文脉

  灵渠全长37公里,作为连接湘、漓两水的咽喉要塞,造就了繁华的兴安古镇,渠水所到之处,农田肥美。

  经过历代维护和修缮,如今的灵渠依旧具备通航功能,只是在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等建成通车后,其通航功能逐渐弱化,但灌溉、排洪、生态补水等功能价值仍在不断延展。目前灵渠灌溉面积已扩大至6.5万亩,灌区是当地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灵渠令后人惊叹之处,还在于它巧妙的设计。渠首精华工程为一个“人”字形拦河坝,由大天平和小天平组成,在大、小天平的连接处设计了一个铧嘴,将湘江之水进行三七分导,七分水顺大天平回流到湘江,三分水经小天平和南渠注入漓江,3∶7分水使南北两渠的水深都基本保持在1.5米,以适应行船运输。灵渠上的陡门,被誉为“世界船闸之父”,其通过壅高水位辅助通航的设计理念,早于现代船闸上千年。

  “灵渠集中了古代先进的航运技术和水利技术,巧妙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所长胡亚安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楚汉认为,灵渠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璀璨的水利工程,而且是国家统一的标志性产物。它通江达海,堪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组成节点,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融合。

  兴安县出土了大量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广西合浦相似的胡人俑等文物,佐证了灵渠曾是中西方货物往来、人文交流的要道之一。灵渠研究会会长刘建新等专家认为,加大对灵渠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向世界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

  2020年6月在广西兴安县灵渠景区举行的开闸起航仪式,再现了古运河开闸起航场景

  活态保存,现代演绎

  “收回灵渠及水街景区经营权后,我们就可以深入开展保护修缮、文化展陈、补水复航、环境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灵渠的保护和开发水平。”兴安县委书记贲黄文告诉半月谈记者,2021年9月,兴安县政府从承包公司手中依法收回灵渠及水街景区经营权,及时调整灵渠保护提升思路,推动灵渠从“静态保护”走向“活态保存”。

  兴安县以灵渠水系综合治理为重点,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水系连通改造等措施,恢复农村水系生态、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使灵渠稳定于III类水质,同时对漓江上游沿岸72个村进行了改造和提升,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如今灵渠南渠12.5公里航道实现复航。乘船穿行在灵渠之上,仿佛穿越时空,体验到昔日“浮舟过岭,小桥飞霞,青山环抱,清流绕村”的美景,感受这条千年古运河的灵动与神奇。

  灵渠蜿蜒的水道与周边自然、农田村落等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当地文旅部门开发了“大秦帝国穿越游”“灵渠米粉美食游”“灵渠人家民宿游”“十里湘漓水上游”等休闲度假产品,两岸乡村出现了许多文旅融合新业态。

  兴安县溶江镇五架车村村口,迄今仍有老旧的水车,这是当年从古灵渠取水灌溉农田的工具。历史印记今犹在,而五架车村的面貌已焕然一新。一批露营基地、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色的葡萄园里,“田园游”“采摘游”逐渐热起来。

  深挖灵渠文化IP,提升美誉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灵渠保护提升工作,桂林市把灵渠保护提升工程列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点工作,制定实施《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完成《灵渠保护规划》《灵渠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编制,升格组建灵渠博物院,成立灵渠研究会。

  一些受访专家学者认为,灵渠保护和挖掘利用取得了明显进步,但灵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不够高,如何在新时代诠释古运河的魅力,仍是灵渠的重要课题。

  灵渠博物院院长唐莉静说,关于灵渠的历史文化,还有很多值得挖掘之处:秦军当年驻扎地秦城遗址如今大部分被农田覆盖,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必将有更多历史谜底公之于众;灵渠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船闸(陡门)的运河,关于陡门技艺及陡军文化,还有很多故事藏于民间……

  近年来,兴安县依托灵渠四贤祠、临源阁、南陡村、水街、秦城遗址等,推进灵渠沿线文物活态展示,丰富灵渠在商贸、海丝之路、民族融合、陡军文化等方面的文化脉络。“我们将努力挖掘灵渠文化IP,进一步丰富灵渠旅游内涵。”兴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谭炜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与水文化研究部主任李云鹏表示,灵渠创建已有两千多年,形成了一条和谐、优美的生态文化景观线路。如今,更要探索灵渠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让这条千年古运河不断释放多种价值,惠泽一方。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