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在苍昭高速桂江特大桥的建设现场,两座矩形墩顶遥遥相望,几十名工人有序分布其中,焊花闪烁、机器轰鸣。
桂江特大桥是苍昭高速项目全线主要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669米,目前,桂江特大桥墩柱的水下施工部分已全部完成。
全力东融,交通先行。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贺州市全力东融的先行条件。近年来,贺州把“交通东融”作为高水平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开路先锋”,以交通联通攻坚大行动为契机,全面推进交通强市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高铁直达、高速直通、货物直运,呈现出大道通衢、铁龙交织的交通盛景。
聚力发展 内畅外联通四方
交通兴则百业兴、交通畅则百业旺。如今,贺州开山辟路,踏平崎岖,正在用心编织着一张张纵横交错、联通八方的东融立体交通网。
这张网,涵盖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水运、国省干道、县乡公路、村组道路。
这张网,不仅见证着贺州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悄然改变着广大城乡居民的工作、生产、生活方式。
“谋定而后动”。今年以来,贺州市坚持规划先行,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持续加快推进。
10月11日起,贵广高铁最高时速按300公里运营;贺州抵达广州时间缩短至1小时16分,进一步拉近贺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距离;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铁路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截至10月底,贺州北过境线、连贺、桂钟、苍昭、平昭5条在建高速完成投资76.68亿元。桂江航道项目推进取得突破,京南船闸母线廊道改造工程得以纳入桂江航道工程由自治区港航中心统一实施;贺州火车站客运枢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看交通,也是看一座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一系列“大动作”,贺州“7高6铁5站4环3网2江1机场”核心交通新格局已初具雏形。
利民为本 城乡发展奏凯歌
近年来,贺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交通为目标,突出公交+产业、公交+旅游、公交+文化等“公交+N”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市立体化、大容量、多样化的客运网络。
今年1月至9月,全市开、延、调公交线路5条,开通定制公交10条,累计定制公交线路29条,实现了全市482个建制村开通公交车,人民群众出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推动实现“人享其行”的同时,贺州市也在“物畅其流”上下苦功。
今年3月,“贺州—湛江—宁波”铁海联运班列首发。截至9月底,班列总运量达到8.6万吨。
今年以来,贺州市交通运输局聚焦货物运输结构优化,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优化调整货运结构,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完成钟山站货场改造,深入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运输“公转铁”。今年1月至9月,全市公路、铁路、水路货运量分别为3900多万吨、990多万吨、50多万吨,铁路货运量占全市总货运量突破20%,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成效明显。
奋勇争先 智慧交通添动力
交通发展的行稳致远离不开监管的保驾护航。贺州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一期)项目的建成使用,让贺州市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技赋能交通带来的安全快捷。
当前,贺州市主要建成了“一中心三平台N系统”的贺州交通运输信息化框架体系,包括贺州智慧交通云中心(综合交通指挥中心)、监测管理平台、决策服务平台的框架搭建。
市交通运输部门打造“互联网+”便捷交通服务,启动7个不停车超限检测点建设,智能治超覆盖面进一步拓宽,有效提升了行业执法效率,进一步规范贺州交通管理情况。
智慧交通不仅大幅提升了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也成了推进监管革新的“加速器”。
今年4月,贺州市全面推行驾驶业务“扫脸即办”,全市共有500多名驾驶员通过“扫脸即办”报名考试,其中300多名通过考试取得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有效提升了行政效率。
贺州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深化交通运输便民利企“微改革”,今年以来,交通窗口“跨省通办”业务办理成功5900多件。
大道如虹,前景可期。随着贺州市道路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必将助力贺州在高水平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大道上赶超跨越、加速奔跑。(黄筱珂 罗德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