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提升易地搬迁安置点治理效能-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11/27 18:18:52
来源:右江日报

右江区提升易地搬迁安置点治理效能

字体:

  【原标题】右江区提升易地搬迁安置点治理效能

  近年来,右江区着重围绕“强治理、保平安、引融入、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在强组织、抓管理、促融合上发力,全面提升易地搬迁安置点治理水平。

  夯实组织基础,促进服务优质高效。该区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全部建立基层党组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3名,驻村工作队队员9名,确保每个安置点均配有工作队队员1人以上。构建“党员+物业+居民代表+网格员”“4个1”楼栋管理模式,以楼栋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数个居民小组,设楼栋小组长数名,将党员全部划分到网格中,实现网格内了解群众需求、开展为民服务。优化整合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物业服务中心等便民利民“九个中心”管理服务组织职能,形成安置点公共服务综合体和“15分钟服务圈”,推进社区治理服务提档升级。开设“农事城办”服务大厅,梳理出就业、社会保障、户籍迁移、医疗保险等“一站式”公共服务事项,做到在安置点内可办结所有请求事项,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异地办事“两头跑”“折返跑”的难题。

  强化综治管理,促进环境和谐稳定。在该区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内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网格全覆盖,同时设立监控指挥中心,通过中心实时监控、集中管理,连接安置区警务室,及时发现和处理安置区内的突发事件。在深圳小镇设立综治中心、警务室、微法庭等,成功打造百色市第一个“社区综治中心”“网格微法庭”和“社区警务室”三位一体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在安置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设立调解委员会,配足、配强警务人员,调动社区网格员、帮扶联系人等多方资源联动,深入网格片区排查各类社会风险和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繁荣民族文化,促进群众交往交融。一是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积极推动该区3个安置点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通过在各安置点开展共建共创活动,引导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生活。二是精心打造民族之家。在安置点建成集非遗传承、民族讲堂、石榴籽议事厅、文化宣传、民族活动剪影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华民族之家”,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提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民族政策宣传等多种服务。三是丰富民族融合活动。以“民族之家”为载体,广泛开展主题宣讲、民族团结、爱心义诊、邻里节、游园活动、文艺晚会等活动,讲好各民族搬迁群众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不断增进安置点内各民族搬迁群众的情感交流,促进邻里和谐关系的形成。(王迁 李嘉)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