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高”齐进走好乡村振兴路——忻城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忻城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十三五”时期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治区级深度贫困县。2020年,全县脱贫摘帽;2021年,忻城县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目前,全县共有脱贫户30375户113292人,累计纳入监测对象4231户14504人。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忻城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高效率指挥调度
监督“触角”延伸基层
忻城县延续脱贫攻坚时期有效经验做法,在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的县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基础上,优化调整县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充实百名干部力量,推动指挥体系运转高效有力。
据悉,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16个专责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全脱产指挥,各行业部门76名干部集中到指挥部办公。抽调具有实战经验的24名干部组成专项调研组,由2名县处级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村,以县际交叉检查的方式和标准开展常态化督导;抽调16人组成县委问效督查组,重点严查部门、乡(镇)、村委的履职情况。
高质量巩固成果
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忻城县坚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硬任务、硬要求,近三年来全县无辍学学生,农村均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动态清零”目标。同时,建立三级常态化动态监测饮水安全保障运行机制,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1.43%。
“自来水管网改造以后,我们家用水方便多了,冬天也不愁没水用。”家住北更乡凤凰村下科屯的蓝尉宁说,以前用水需到二十里外的村屯挑,如今人饮管网改造成功,村民用水更加便捷。
据介绍,忻城县还从巩固就业、抓实产业、盘活资源收益、减少支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兜底保障等六个方面促进群众持续增收。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504.39元,增长12.98%;搬迁户人均纯收入增速为14.15%,比全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速高1.17个百分点。
高站位抓好党建
建设乡村治理样板
忻城县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探索建立“红黑榜”制度,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全力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样板。
近年来,该县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以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为抓手,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
“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六纳村党总支部以树立党员清廉形象、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促进为民服务实践为目标,日常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红渡镇六纳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洪浩说,六纳村将党建引领、民主法治、清廉建设等无形的工作机制,外化为党员先锋驿站、民主法治宣传阵地、清风长廊等有形景观,以此记录村民治理历程,传承六纳治理经验,营造和谐治理文化氛围。
高标准抓实协作
凝聚帮扶工作合力
忻城县加强与广东信宜、高州、化州三市的密切对接,多渠道、快节奏促进协作工作落地,累计争取三市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716亿元,全面推进4个全产业链园区及15个产业种植、养殖基地等帮扶项目建设。此外,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3300多万元资金支持忻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建成全国第一家央地合作县级乡村振兴学院;先后打造6个标准化桑蚕生产示范基地,养蚕病死率降至5%以下,惠及农户7000多户。
“之前企业来村里宣传,我低价领了3头育肥牛回来养,企业回收时,除去成本赚了2万多元。期间还有技术人员到村里培训养殖技术,不用担心养不活。”思练镇石龙村海山屯养牛户莫增朋说,自从2016年加入养牛队伍,家里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2022年还建起两层楼房,现在日子越过越滋润,增收致富信心倍增。
近年来,忻城举全县之力,以实施乡村战略为总抓手,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指挥大改革、党建大提升、扶贫大巩固、项目大引进,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奠定基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黄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