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兴宾区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扫描-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1/08 17:10:08
来源:来宾日报

“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兴宾区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扫描

字体:

  【原标题】“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兴宾区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扫描

  连日来,兴宾区消防救援大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榨季消防安全宣传活动,走进田间地头,以“唠家常”的方式,向蔗农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广大蔗农的消防安全意识。图为2023年12月29日,消防宣传员走进凤凰镇,将消防宣传资料发放到蔗农手中。

  眼下正是甘蔗砍收的季节,兴宾区桥巩镇秸秆加工厂开始热闹起来。过磅、粉碎、压缩、打包……伴随着隆隆机声,一捆捆甘蔗尾叶被加工成一袋袋青贮饲料,陆续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这个加工点每年可加工4000-5000吨甘蔗尾叶,收购价格是每吨140-160元。仅是收购甘蔗尾叶这一项,就能带动附近农户每户净增收入3000-5000元。”据该加工厂负责人谭柳丽介绍,桥巩镇加工厂是广西青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该公司在兴宾区共有4个秸秆加工厂,主要回收甘蔗尾梢、全株玉米、玉米秸秆、稻草等农作物再生资源,再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青贮、黄贮的牛羊饲草料,每年可产黄贮压包料4万吨、新鲜散料2万吨、甘草5000吨。

  “以前收完甘蔗,蔗叶、蔗尾都丢到地里,等晒干了就烧掉,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引发火灾。自从有了秸秆收购点,我每年都把甘蔗尾叶运来卖,每吨能赚100多元,每年就能增收4000-5000元。”桥巩镇巴山村委峦山村村民蓝秀志说。

  秸秆离田“变现”,既让农户尝到了甜头,也让企业有了赚头,这是兴宾区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成果。近年来,该区坚持“以秸秆还田为主导、多种形式利用为重要补充”的原则,重点抓好秸秆“收储+加工”体系建设与“五化”利用,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农业向可持续、可循环方向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

  完善收储体系,提升秸秆离田收储能力。兴宾区通过落实落细补贴政策和加强宣传,扶持培育规模化加工主体和收储队伍,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有效健全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提升秸秆离田收储能力。2023年,重点扶持丰州种养专业合作社、兰海雷家庭农场、全胜农业公司等千吨以上规模化收储加工主体12家,千吨以上规模化多元利用主体9家,其中万吨以上的5家;培育规模化收储队伍16支,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实现年内秸秆离田量到30万吨,离田率达45%以上。

  结合优势条件,壮大秸秆收储加工养畜产业。作为国家级绿色畜牧示范县,兴宾区积极探索出一条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加快农牧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依托本地秸秆资源丰富、收储主体壮大、畜牧养殖企业众多的优势,探索形成“回收秸秆—加工饲料—牛羊养殖(或饲料外销)”的模式,以广西青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秸秆青储加工主体和广西德升牧业有限公司等9家肉牛养殖企业为龙头,带动秸秆收储加工养畜产业发展,有效促进秸秆离田增值,为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聚焦“五化”利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通过秸秆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燃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着力打造一批集秸秆收储、加工、利用于一体的中高端企业,激发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秸秆集中收储、加工处理、多元化利用的高效模式。2023年,兴宾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71.7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约59.32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33.22万吨、饲料化利用17万吨、燃料化利用5.3万吨、基料化利用0.89万吨、原料化利用2.9万吨,构建了以饲料化加工利用、肥料化为主,燃料化、原料化利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兴宾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0%以上。下一步,该区将持续培育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加快市场开拓步伐,通过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延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开辟秸秆应用新途径,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谭贵丹 何玲玲)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