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创新为河池发展“蓄势赋能”
全市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8家,同比增长27.87%;建立金融与科技融合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联席会议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对全市81家科技型企业总授信82.73亿元;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9名乡村科技特派员获自治区“最美科技特派员”称号,5个组织实施单位获自治区通报表扬……2023年,河池聚焦“2+5+N”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日,记者走进广西皖维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有机厂聚合技改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焊接和安装管道。
“目前,公司已建成全国首套生物质制聚乙烯醇(PVA)生产装置及其配套工程,全线打通了生物质化工循环经济工艺路线,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公司董事长向学毅介绍,公司坚持“科技强企”,构建了以自主创新为主、人才激励为辅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抓落地、抓开工、抓投产,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持续优化升级拳头产品,加快形成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的科技竞争力和自主创新的“核心圈”。
据了解,该公司实施的“糖蜜发酵副产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和“VAE(乙烯共聚物)尾气回收技改项目”,每年可回收5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使每吨VAE成本下降了500多元,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在河池,企业家创新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科技创新、工艺改进的积极性日益强烈。
“去年,我市持续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聚力申报市本级科技项目211项,其中完成107个项目立项,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共计1764万元。”河池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韦昌儒说,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有需求、政府给支持。
作为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河池具有悠久的长寿历史和独特的饮用水资源。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保护水环境,发展水经济,打响水品牌,做足水文章”的饮用水产业发展战略,形成了“长寿巴马”“罗城山泉”“环江好水”公共区域品牌,河池市饮用水企业多次参加“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活动,“河池水”畅销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
聚焦优质水资源,河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知识产权直通车服务为抓手,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实现企业“知产”变“资产”,进一步提升河池包装饮用水品牌知名度。截至目前,全市包装饮用水企业拥有专利121件、商标113件。2023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线促成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000万元,包装饮用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较上年增长200%。
在天峨县六排镇令当村雅泥蔬菜种植示范基地,2023年9月栽下的草莓苗长势喜人,当下已进入采摘阶段。“基地亩产300公斤,预计今年收益可达4.8万元,这多亏了科技特派员的支持与帮助。”该村党支部书记彭鸣景说,去年,天峨县科技局选派科技特派员张宗斌进村开展科技服务,张宗斌认真分析了地理环境和土质情况,为村里引进了“甜叉李”“宁玉”“粉玉”等草莓品种,还对草莓植株病虫害防治进行技术指导。
科技特派员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河池集中科技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23年,我市共选派乡村科技特派员426人下到基层、服务一线,帮助农户增产增收、促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河池市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协同创新等方面持续开展精准服务,强化创新要素供给,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写好科技服务文章,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罗新岳 韦俊 蒋成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