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会仙湿地,远山含翠,碧波荡漾,鹭影翩跹。
位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的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集湖泊、沼泽、永久性河流、喀斯特地下河、库塘、稻田及灌丛山体为一体,是漓江大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漓江之肾”,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桂林市临桂区多措并举,开展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用心呵护着这片水碧树绿、风景如画的湿地,让湿地持续发挥对漓江水系的水质净化和水源补充的重要作用。
自2012年国家林业局将会仙湿地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名单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里已经被打造成一个集岩溶湿地保护、湖泊湿地修复、湿地生态旅游与科普宣教于一体的公园。
目前,湿地公园总面积586.7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93.59公顷,公园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06科250属328种,分布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普通野生稻,是广西普通野生稻原生分布区的最北界。有脊椎动物291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
策划:陈婕 梁舜
编导:余嘉明 李欢
摄像:梁永健 黄浩森
剪辑:刘君
新华社广西分社、新华网联合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