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桑蚕产业不断延链补链新“丝”路上话农桑-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5/16 20:28:23
来源:广西日报

忻城县桑蚕产业不断延链补链新“丝”路上话农桑

字体:

原标题:忻城县桑蚕产业不断延链补链新“丝”路上话农桑

忻城县六纳基地智能化大蚕房里,蚕农在喂蚕。

  桑拓无穷碧,蚕事正忙时。在地处大石山区的忻城县,桑蚕既是历史底蕴厚重的传统产业,也是新时代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产业。

  种桑养蚕是忻城县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据该县蚕业站站长罗祖现回忆,早在20世纪60年代忻城县就开始种桑养蚕,“东桑西移”战略实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最初的10亩桑园发展到如今的25万亩,奠定了“全国桑蚕第二大县”的地位。

  但与江浙、苏杭等地的桑蚕产业相比,忻城桑蚕声名不显。为求变突围,近年来,粤桂协作不断夯实忻城县桑蚕产业根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东绸西移”有利契机,“破茧新生”,蹚出一条产业富民的新“丝”路。

  A 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

  忻城地处广西中部,全年雨热丰沛、夏长冬暖,适宜的自然环境为桑蚕产业崛起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近年来,我国的桑蚕种养加速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忻城因地制宜,借势发展,成为广西桑蚕发展活跃地区之一。据了解,忻城现有桑园面积25万亩,鲜茧产量4万多吨,产值23.6亿元。

  随着“东桑西移”推进,出于就近获取蚕茧原料、降低运输和劳动力成本考虑,缫丝企业也逐渐由东向西转移。立足于蚕桑基础规模和茧丝加工能力优势,忻城在丝绸全产业链上加快布局。

  眼下,位于忻城县红渡镇的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项目于2020年11月启动,分3期投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耗茧10万吨,年产生丝1.5万吨、真丝绸1.5亿米、丝绸服装7500万件套,将打造为全国最大的单体茧丝绸全产业链园区。目前,园区一期项目整体已建成投产。

  “项目将从传统的初加工品向高附加值链条延伸,补齐忻城在织绸、炼白、数码印花、丝绸、服装等产业环节空白。”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云说。

  该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郑小平表示,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忻城抢抓茧丝绸产业链转移机遇,正逐步构建一整条从种桑养蚕、缫丝织造到喷绘印染、设计研发的完整桑蚕茧丝绸产业链,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B 科技助力传统产业破茧重生

  桂桑5号、强桑1号、育711……忻城县安东乡桑蚕全产业链产业园的桑园里,品种改良后的桑树舒枝展叶,科技特派员正在为农户提供桑苗种植科技指导。

  品种改良后,桑叶产量增长20%,品质显著提升,已初步展示种桑新质生产力潜力。“现在桑苗存活率高了,桑叶产量也上去了,一张桑叶比我的手掌还大。”桑农麦沉肖说。

  在规模连片的优质桑园示范基地里,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根据传感器传输回的数据,判断桑园缺什么,进行有针对性地补给工作,全程无须人工操作。

  “目前,基地有200亩标准化水肥一体示范桑园,改良试种桑树品种近20个,年亩产桑叶可达3000公斤。”广西中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银红艳介绍。

  近年来,忻城县持续做好智慧农业文章,以“一根丝”为基础,用数字化、智能化串起传统桑蚕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种养示范基地,智能化蚕房的监控画面在大屏幕上,蚕房内的温湿度、光照等参数一览无余。“蚕宝宝生长对于环境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控制好它的温度、湿度等,我们的智能化设备能为蚕宝宝自动调整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实现精细化管理。”广西汇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宝剑介绍,用手机App实行远程控制,通过摄像头能查看养蚕室的情况,数字化智能化让养蚕变得轻松高效。

  智能化养蚕除了能自动控温控湿,还能半自动上蔟。采用这种方式后,蚕宝宝进桑时间提高40%,长势均匀;蚕的成活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92%,全年平均死亡率由35%降至5%以内;蚕茧产量由原来的每张45公斤提高至每张约53公斤;蚕茧质量也大幅提升,每公斤价格增加1—2元。

  C 延伸产业链构建新格局

  走进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一期项目车间,一条条生产线有序分布,一台台机器设备高速运转,缫丝、络丝、并丝、倍捻、倒筒……

  “蚕舞银丝”赋能乡村振兴,是忻城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农增收的有效模式。2020年,忻城县以粤桂协作为桥梁,引进深圳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共建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打破了全县茧丝绸加工仍以缫丝为主,品牌建设滞后的发展瓶颈。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产业园,占地1600亩,总投资50亿元,产业链不断延伸至捻丝、织绸、绢纺、针织、家纺等深加工环节,初步形成了“桑—蚕—茧—丝—绸”的跨区域协作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园区展厅的中央位置,只见一台类似于打印机的大型机器,在“哗啦啦”刷动,很快,色彩亮丽的双面印花丝巾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刘建云介绍,待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后,双面印花机就开始生产,将补齐忻城无真丝绸生产、无真丝绸智能化炼染印精加工生产的空白。

  企业的落地生根不仅助推产业全链条的同步驱动,也产生了大量劳动力需求。截至目前,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发展当地员工200多人,间接带动10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2023年,该产业园坯绸产量10.82万米,产值5010万元。

  通过粤桂协作,这个传统的“桑蚕之乡”正“链”上发力,从种苗、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到印染加工、服装成衣综合利用发展,忻城正从桑蚕大县向桑蚕强县一步步迈进。(记者 曹丽媛 实习生 孙靖轩 文/图)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