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花山“小红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6/10 15:46:13
来源:新华网

保护花山“小红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字体:

宁明花山岩画景区

  新华网南宁6月10日电 悠悠左江发源于十万大山,其主要支流明江蜿蜒于岩溶峰林之中。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城西北约25公里的明江东岸,崖壁如斧劈刀削,两千年前生息繁衍于此的古骆越人将造型各异的赭红色图像绘制于上,这便是颇具神秘色彩的花山岩画,民间称之为“小红人”。

  2016年7月15日,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近年来,宁明县打响花山岩画靓丽名片,使这一文化瑰宝在保护传承中焕活新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花山温泉小镇依山傍水

  走进位于宁明县城中镇的花山温泉小镇,只见屋舍俨然,曲径通幽,竹影婆娑。举目四望,碧绿如黛的明江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土地,山重水复,峰回路转,宛如一幅恬静的田园画卷。

  “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为宁明文旅繁荣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宁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臧劢介绍,宁明县以骆越文化为内核,并就地取材挖掘温泉资源优势,毗邻花山岩画主景区建设花山温泉小镇,推出了极具壮族特色的岜莱民宿、骆越文化宫等系列文旅项目产品,着力在设施、客源、品牌、服务方面下功夫。

  在花山温泉小镇,手工红糖体验馆、花山朗姆酒馆、仁和星油时代展示体验中心等宁明当地特色产品体验馆依次排开,这里也是宁明县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吸引来游客,更要留得住。”臧劢介绍,为此,宁明县斥资打造忻龙温泉村、木州民俗村、珠山文艺村、花山美食村、法浦冷泉村、攀龙康养村,串起“一镇六大文旅特色村”,全面完善花山景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功能,丰富文旅业态。

花山岩画

  宁明县以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转型升级为契机,建设香料厂、红糖作坊等十大农产品加工厂,搭建非遗传播平台暨就业工坊,培养非遗传承新人。围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主线,将花山壮拳、左江壮族民歌等非遗项目搬上骆越文化宫舞台,实现旅游效益与非遗传承的互益互补。鼓励和扶持当地村屯原居民围绕“花山”品牌开发茶壶、灯笼、扇子等衍生文创产品,带动群众增收。

游客在观赏岩画

  据宁明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统计,依托花山岩画景区优良生态优势建成的宁明县村集体经济产品展销中心,集中包装13个乡镇100多种土特产品,2023年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300万元。旅游业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2023年城中镇耀达村手工红糖销售量24.5万斤,销量和利润逐年上升趋势明显。花山温泉小镇2020年至2023年累计实现旅游收入约3400万元,目前年游客量已突破100万人次,花山“小红人”惠民红利不断释放。

  宁明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周秀珍介绍,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崇左市先后颁布实施《崇左市左江岩画保护管理办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条例》,切实增强遗产保护法律依据。在2015年建立花山岩画监测预警体系基础上,宁明县于2022年完成了花山岩画导览系统二期升级改造等项目,为岩画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花山’壮语称为‘岜莱’,即‘有画之山’的意思。花山岩画地点分布广、作画难度大,十分罕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考古科研价值。”周秀珍说,在花山“小红人”辐射带动下,宁明县加快以建设传承基地等方式保护文化遗产的步伐,先后完成4个自治区级非遗传承基地建设、4个自治区级非遗生产性示范户建设,共申报成功非遗项目代表性名录73个,全县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人、市级10人、县级20人。

  去年起,崇左市将每年的7月15日设立为“崇左花山日”,在当天举办多种形式的文旅活动。据统计,2023年,宁明县接待游客总人数735.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64亿元。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宁明县累计接待游客21.47万人次,同比增长25.9%;旅游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5.4%。

宁明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对花山岩画进行保护监测

花山岩画景区内村民在手工制糖

  “当前,我们正充分发挥花山岩画这张世界级‘金名片’效应,加快推进花山岩画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文化遗产+’模式促进农、文、旅、商、贸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生态同步可持续发展。让文化遗产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潜力,通过乡村振兴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富活力。”宁明县县长孙金水说。(完)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