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两案例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十佳案例”-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6/14 09:57:45
来源:南宁晚报

南宁两案例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十佳案例”

字体:

  【原标题】南宁两案例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十佳案例”

  老街巷点燃烟火气 千年技艺焕发生机

每逢节假日,“三街两巷”游人如织,深受市民游客的欢迎

推陈出新的壮锦产品更贴近市场和潮流

  近日,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十佳案例”评选结果出炉,共评选出10项影响力大、代表性强、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经验的优秀案例。其中包括保护传承类4个,研究阐释类1个,产业培育类1个,教育普及类2个,传播交流类2个。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此次南宁市共有2个优秀案例入围,分别为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壮族织锦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不仅体现了全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探索实践,更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老街新貌续写昔日繁华

  南宁“三街两巷”始建于宋代,为邕州商业的发祥地,它见证了南宁的发展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是老南宁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南宁市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2017年,南宁市对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三街两巷”)进行整体修复保护。

  在保护修缮中,南宁市以保护和传承南宁历史脉络为核心,在保留文物的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的前提下,还原“沿街商业骑楼、内部巷道民居”的传统建筑组织形式,并因地制宜植入商文旅融合业态,集中展示南宁传统商贸文化、会馆文化、市井文化、美食文化、邕剧文化等,再现老南宁自明清到民国的百年商埠繁华盛景。

  今年1月,在“三街两巷”,举办邕州古城首届跨年盛典暨邕派生活节,展现最南宁的邕派文化生活;2月,开展邕州古城新春国风嘉年华暨南宁城隍庙会,领略中华传统的意蕴;4月,推出“潮玩三月三”系列活动,展现八桂大地的诗意与魅力……

  如今,多元文化的汇聚,使“三街两巷”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成为南宁城市文化及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自2018年开街以来,“三街两巷”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近4900万人次,带动文化旅游消费超5亿元。

  南宁威邕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健说,邕州古城由三街两巷、中山路、水街三个子项目组成,今后将继续挖掘邕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致力于对邕州古城的重塑和文旅消费的注入,打造成为具有鲜明老南宁历史文化特色的国家5A级景区,为南宁市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遗之美绽放时代新韵

  服饰、摆件、围巾、手袋、帽子……走进设立于粤东会馆的广西壮锦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壮锦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壮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在创意设计、跨界融合的加持下,既保留了民族厚重的历史底蕴,也引领着时尚潮流。

  “以前壮锦常被用来做被面、衣裙等,是传统壮族婚姻嫁娶中的必需品,材质比较单一,制作工艺也较为粗糙。”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定钰拿起一条融合了壮锦元素的桑蚕丝围巾举例说,现在对壮锦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生活日常的家居类、配饰类、文创类、生活用品类等产品上,产品材质也不再局限于最原始的壮锦材质。

  成立21年来,金壮锦以抢救、挖掘、传承、发展壮锦技艺为职责,通过收藏抢救传统民族服饰、织锦等,传承保护非遗技艺,并通过藏品复制和开发,推广民族文化,积极复振广西面临失传的织绣技艺。

  从保护、抢救、传承到发展成产业,目前,金壮锦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开展生产,实行一村一品,创立金壮锦、桂绣、金绣球等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更将生产车间移至农村,在使非遗技艺得到传承的同时,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解决了壮锦技艺传承面临的人才短缺、制作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在贺定钰看来,传承,才是对古老技艺最好的保护,而且不仅要将壮锦文化“传下来”,更要打开国门“走出去”。为此,金壮锦打破传统模式,在意大利成立了广西壮锦文化推广协会、壮锦设计中心,打造广西壮锦品牌“杜纳赫卡”(DONNAHECCA),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陈蕾/文 宋延康/图)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