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短视频《山歌唱响新时代 壮锦技艺续传承》获全区“文明实践·桂在有你”最美志愿者主题二等奖;4月,古蓬镇龙利村“当家人”秦远莲荣登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6月,大塘镇中心小学学生韦芳翔和古蓬镇中心小学学生梁茜妍荣获来宾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忻城县思练镇石龙村蓝家屯航拍景色。(潘显高 摄)
评选“身边好人”、培育乡风文明、建设和美乡村……这是忻城县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忻城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总要求,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德润心、以文铸魂,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乡村振兴“硬支撑”,走出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之路。
典型引领促振兴
秦远莲是“外来媳妇”,也是古蓬镇龙利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起两个“家”。她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最终成为全村致富“当家人”,是全市、全区、全国典型人物。
秦远莲处世担当、孝老爱亲、以诚待人的品格得到全村群众的认可。几年来,她为龙利村修建3条“产业路”,完成800亩农田高标准建设,以及2条灌溉水利、11个屯路灯安装。秦远莲还瞄准柳州螺蛳粉产业,带领群众清除村集体林地200余亩桉树发展竹笋。2023年竹笋初获丰收,村集体经济由2020年9.14万元增长到95.33万元,翻了10倍。
“在秦书记的带领下,村民想办法增收致富的劲头足了,邻里之间的纠纷少了,不文明的现象也很少见了。”龙利村驻村第一书记樊林武道出了乡村变化背后的“文明力量”。
在忻城,像秦远莲一样的还有很多人。全国道德模范蒙晓梅、全国文明家庭蓝绍会、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段雪梅、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樊秋亮和刘艺媛、“中国好人”兰培文等国家级先进典型人物20余人次,获市级以上荣誉200余人次,“好人之城”已成为大石山区的亮眼名片。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忻城县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和“好人之城”“双城”同创,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好媳妇”“好婆婆”创评活动,充分发挥模范效应作用,推动“好人文化”长流水、不断档。
文化惠民增福祉
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大直播忻城分会场现场。(冯俊铭 摄)
每到周末,只要天气好,新圩乡新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很是热闹:老人聊天、小孩嬉戏、妇女跳舞、年轻人打球,各有所乐。
“自从有了‘村晚’‘村BA’,我们村每年都提前准备节目。”新圩村村民蓝华健说,准备活动的过程,也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忻城县把推进乡村文明新风建设作为贯穿乡村治理的主线,把精神文明、乡村振兴内容融入群众生活中去,潜移默化转变乡风民风,有效提升群众综合素质。
今年“广西三月三”,忻城县在城南社区文化广场举行“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全媒大直播系列活动。山歌、舞蹈、情景剧、非遗展示、卖特产、晒美食等精彩节日,吸引着众多游客关注。活动现场,歌声嘹亮、舞姿翩翩,掌声不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忻城县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发挥好各(所、站)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功能,满足各年龄段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今年以来,忻城县文明办发挥各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的中坚力量,组织10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暖心”“文明实践”系列服务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8场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
扮靓乡村提“颜值”
近日,在思练镇石龙村蓝家屯,整洁的道路、碧绿的河水、美丽的小桥、别致的农家小院让人耳目一新,一幅和美乡村的画面映入眼帘。
据该屯村民小组长蓝英华介绍,2022年,依托粤桂协作平台,忻城县投入700多万元在蓝家屯实施游客中心、文化馆、壮食坊、玉米铺、红糖工坊改造及整村人居环境整治、休闲步道建设等项目建设。“过去,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晚上没有文化生活,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回家创业,在自家做起了农家乐,在农家小院经营烧烤,增收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了。”蓝英华说。
蓝家屯的变化是忻城县紧抓“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实现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忻城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截至目前,忻城县共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镇52个、文明单位43个、文明校园24个、文明家庭14个。同时,不断加大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建设力度,实现了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宣传专栏在131个行政村全覆盖。(蓝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