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7/11 09:04:32
来源:南宁晚报

广西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字体:

  【原标题】广西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汇集地质等多行业信息资源,涵盖减灾、灾情等灾害风险全要素

  昨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主要成果及应用情况。据了解,广西全面完成了自治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的单灾种风险评估区划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划任务。

  广西组织开展地震灾害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

  自2020年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广西组织开展全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对重点隐患进行调查与评估,编制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完成主要灾种区划修订,完成综合风险区划图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编制,建成自治区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全区普查工作3次在全国普查会议上作经验发言,多次得到国务院普查办的表扬。

  据了解,全区完成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调查、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灾情调查、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重点隐患调查等主体调查,全面完成了自治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的单灾种风险评估区划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划任务。

  数据库汇集多个行业调查数据并与国家库联网

  自治区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以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为基础,整合汇集了地质、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海洋、气象、地震等多个行业部门的信息资源,涵盖致灾、承灾、减灾、灾情等灾害风险全要素。

  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建设的资源门户,为自治区、市、县三级各有关行业用户提供数据资源浏览、检索、申请、审批、共享等数据服务,通过文件共享、库表共享、接口共享、离线共享等方式开展数据共享工作。目前,该数据库已经和国家库实现了互联互通。

  自治区普查办会同自治区主要行业部门组织编制了《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将在近期面向社会公告。本次普查的时间基线是2020年12月31日,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减灾能力都在随时间不断变化,灾害风险也随着变化。

  在水旱灾害、气象灾害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广西的水旱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常见灾种,具有点多面广分散、多发频发重发的特点,风险普查任务重。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在水旱灾害方面有哪些成果?

  据了解,经过3年多的努力,广西已全面完成了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各项任务,取得了系列普查成果。完成了全区4584座水库、1615座水闸、2444公里5级以上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及隐患调查,以及618处江河断面防洪特征值调查;完成了全区和各市县干旱灾害的致灾情况调查;编制了全区1364条集水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洪水淹没图;完成了全区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和洪水灾害风险防治区划,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和干旱灾害风险防治区划。

  广西气象灾害多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大。在此次普查过程中,自治区气象局完成了1978—2020年广西暴雨、台风等8种气象灾害过程的致灾数据收集分析,形成了致灾因子调查数据28类共21万余条,研制了覆盖自治区和市、县三级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产品共8909份,建成了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韦薇)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