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家园 稳稳的幸福-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7/15 18:22:43
来源:广西日报

暖暖的家园 稳稳的幸福

字体:

  【原标题】广西生态移民安置区五个家园建设风生水起——暖暖的家园 稳稳的幸福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如何高效开展生态移民工作,让全区移民搬迁群众昂首迈向美好幸福新生活?这既是让移民搬迁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考题,也是富民强桂、造福人民的时代答卷。

  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全区移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移民村村容风貌不断提升,群众经济收入持续提高,各民族移民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绘就了新时代新征程壮美广西建设的新画卷。

  乐安居:心安是吾乡

  水田倒映着天光,天色泛泛,云影淡淡,远处是连绵幽绿的山峦,一条碧水蜿蜒流淌而过……有山,有水,有田园,这里是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两琶村,8个自然屯21个村民小组693户共2938名搬迁群众的美丽新家园。

  两琶村是百色水利枢纽移民大村,是壮、汉、瑶多民族聚居的村寨,也是右江区乡村振兴重点村,百色水利枢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重点扶持对象。

  百色水库蓄水后,两琶村的山地受淹后,耕地面积只剩下水田93亩,旱地220亩。

  水库建设淹没了曾经的老屋子,如何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园“扎下根”“住得下”?右江区把持续做好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夯实“稳得住”的基础。

  在生态移民发展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一系列支持库区发展的项目先后上马。近年来,两琶村累计获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282.48万元,建成13项工程项目,打造宜居宜业和美新农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经济,建设万亩芒果产业示范带和千亩香柚产业示范带,全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23年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曾经脏乱破旧的小村庄摇身变为美丽的移民新村,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而作为“中国绣球之乡”的靖西市,近年来,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充分利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统筹投入资金450万元建设了绣蕴坊,帮助450位易地搬迁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8000多元,年产值约1000万元,实现了“背着娃 绣着花 养着老 护着家”的后续帮扶目标。

  “我可以在家一边带娃,一边制作绣球,为家庭多增一份收入。”绣娘罗瑞鲜的喜悦映在脸上。

  如今,绣娘们手捻五彩丝线,缝制着绣球,也编织着她们的甜蜜生活,用针线绣出边陲小城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

  昔日故乡变他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把“让移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根本目标,创新实施《在移民工作中组织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在移民搬迁安置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全面推进水库移民村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建设,促进各民族移民搬迁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民族移民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栋栋整齐敞亮的楼房,一个个热闹忙碌的就业车间,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走进广西水库移民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点,在这里,各民族移民搬迁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这里,梦想在生根、发芽、开花,移民搬迁群众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齐奔富:仓廪俱丰实

  行至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宁海村委平新八一村,一个个果蔬大棚连天碧涌,一栋栋红顶黄墙小洋楼整齐排列,一条条车道整洁如洗,文化大舞台、篮球场一应俱全,还有一路走来脚下婆娑的绿影……无不诉说着乡村的“幸福故事”。

  平新八一村下辖2个自然村,其中平新村为水库移民村,居民是1965年、1969年从合浦县闸口镇、博白县江宁镇搬迁过来的水库原迁移民,两村现有76户305人。

  近年来,平新八一村累计获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109.4万元,建成21项工程项目。在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的基础上,村两委充分利用沿海潮湿气候和沙地条件,创新大棚种植技术,将传统人工授粉改为蜜蜂采蜜授粉,全面提高哈密瓜的品质和甜度,亩产值由原来的1000多元提高到2万多元,形成增收支柱产业。同时将该技术引向辣椒、青瓜、西红柿等果蔬种植领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全村家家户户种上了大棚,果蔬大棚面积超过7000亩,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2000多元提高到2023年的2.5万元以上,村民们纷纷盖起“大棚楼”、开起“大棚车”,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徐锡娟是“移民二代”谢华宝的妻子,2016年刚嫁到平新八一村时,她还是个对大棚种植一无所知的“小白”,通过参加村两委开办的大棚种植培训班学习,如今成了独挑大梁的种植能手,生活越过越好。

  “干完家里的活,有空就去帮别的农户吊苗,虽然累,但开心,觉得生活有奔头。”2021年,徐锡娟将记录她和村里几个小姐妹日常给果蔬吊苗的短视频分享到抖音账号上,线上线下引来许多农户向她们请教大棚种植技术。她说想把学到的大棚种植技术分享给更多农户,把宁海以及宁海果蔬推向更远的地方。

  有奔头的,不止徐锡娟。

  大新和乐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共安置易地搬迁户965户4645人,是壮、汉、瑶、苗、回、彝、土家、仫佬、布依、哈尼等多民族的共有家园。

  为让搬迁群众实现“楼上房间楼下车间,上楼生活下楼就业”,2022年以来,利用易地扶贫优惠政策,大新县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型产业项目,确保962个搬迁户实现一户至少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搬迁户赵媚,通过上岗培训和钻研业务,从后勤人员逐步成长成为企业主管,月薪也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9000元以上,成为企业技术型致富带头人。“在公司上班,工资高、有保险,过年过节还发各种福利,真的很好了,最重要的是小孩可以去县城接受好的教育。”赵媚满足地笑着。

  增就业,兴产业,扶创业,让仓廪俱丰实——

  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通过推动区市县三级项目库建设,实现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工作目标;通过实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短板弱项项目,实现移民村项目全面覆盖;通过整县推进产权明晰、收益共享的产业发展项目,实现移民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监测评估,2023年全区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4元,较全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7%高出1.2个百分点,标志着广西提前实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

  展新颜:村村皆和美

  未来,美丽移民新村将呈现怎样的图景?

  蓝天白云下,板谭屯,碧水滢滢,荷叶田田,房前屋后种满果树,庭院、路边散发着迷人的瓜果芬芳……这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美丽乡村。

  如今,山水、乡愁已成为板谭屯难得的资源禀赋,仅今年“五一”期间,就有近万游客进村;每到周末,乡村民宿引来更多游人。这个位于中越边境的“国门移民新村”正在开创未来,这里已经成为梦开始的地方。

  板谭屯是崇左市龙州电站水库移民村,曾经“脏穷差”,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赌博、斗殴是家常便饭,是远近闻名的“土匪村”。

  自2007年板谭屯纳入龙州电站二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屯以来,累计获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81万元,建成项目8个。屯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做实清廉村屯、农旅产业、乡村治理、“耕读传家”、团结守边五项工作,着力打造新时代水库移民“美丽家园”。

  2020年4月,板谭屯成立“耕读传家”教育基金会,累计筹集资金34.37万元,定期对各学段学子106人进行奖励,勉励读书报国,传承耕读家风。目前,“耕读传家”已成为板谭屯的硬核家风,崇文重教蔚然成风。

  近年来,在龙州县彬桥乡清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志恒带领下,板谭屯创办龙州县蔗海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万亩甘蔗“双高”基地,种植糖料蔗1000亩,年入厂糖料蔗约8000吨,产值400多万元;发展庭院经济,种植坚果、释迦果、花生、辣椒等;盘活闲置资产,发展蔗田陆基圆池养鱼产业;在自治区级四星级“板谭壮营”乡村旅游区开办乡村民宿等,产业发展“全面开花”,2023年,全屯人均纯收入已超2.5万元。

  从“脏穷差”换装“洁富美”,“土匪村”蝶变“学子村”“书香村”,板谭屯先后获得自治区绿色村屯、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这样的改变,不止发生在板谭屯。

  一池碧水清澈见底,高树矮莲遥相呼应,古香古色的村舍,湖边孩子们在嬉戏,广场上睡到自然醒的土狗打着长长的哈欠……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这个美得如桃花源的小村庄,叫那廖坡,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太安村,是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多数来自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水库库区和贫困山区。由于地处偏僻,人多地少,生活贫困,这里的发展一度滞后。

  2017年,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利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那廖坡打造成为“老乡家园”,把处于贫困线下的易地搬迁群众130户303人集中安置在这里。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幸福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实施易地扶贫移民重点搬迁工程,打造群众家门口就业的“扶贫车间”,建设公共服务中心、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套设施,助推搬迁群众逐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让每一个美丽移民新村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和谐音符,让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将水库移民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等自治区重点工作来统筹推进,全面推进美丽移民村建设,推动“一枝独秀”向“满园春色”转变、“一村美”向“村村美”覆盖,最终实现村村皆和美。

  2009至2018年启动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建成水库移民新村3394个,极大改善了移民人居环境。

  2019至2022年启动实施“水库移民整村提升工程”,对874个移民村进行提质改造,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

  2023年起,按照“整片整库推进美丽移民村建设”的工作思路,把全区星罗棋布的美丽移民村串联起来,整片推进整库建设。

  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美丽水库移民村4500个,其中881个村被各级党委、政府确定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点。14个易地搬迁安置区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美丽搬迁安置区。全区先后有1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所在社区和41个水库移民村(社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00个被评为市、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也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机关(单位)”,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办公室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记者 周映)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