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7月22日电(杨驰、黄昕洋)近年来,广西贵港市把设施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抢抓自治区加快“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和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构建设施农业发展场景,培育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提质增效,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贵港市素有“广西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广西重要的粮食、蔗糖、林果和畜禽水产生产基地。贵港以设施农业发展为抓手,农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效益持续提升、发展设施持续完善。2023年全市设施农业总产值达180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8%,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雪榕生物、爱咯乐、天马科技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先后落户贵港的背后,是贵港市实施设施农业招商引资“十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实效。2023年以来,围绕生猪、牛羊、鸡鸭、水产和水果、蔬菜“四荤两素”产业,贵港市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场景招商,共签2000万元以上设施农业项目190个,总投资额219.5亿元。
贵港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海波介绍,贵港积极推行“菌菇进厂、鸡鸭上架、猪牛上楼、鱼虾上岸”种养模式,设施农业发展效益持续提升。同时,广泛应用节水节地节肥技术,高效设施蔬菜比大田用水效率提高50%以上。全自动化鸡舍比普通鸡舍节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综合生产效率提高4倍,进一步释放设施农业发展潜力。
此外,贵港市加快普及生产管理自动控制、新型水肥一体化、生物生长动态监测等设备,加速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技术。据统计,目前贵港市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76%,其中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9.9%,排名全区第一。
在设施畜牧业方面,贵港市也向多层楼房、多层笼舍等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转型,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关键环节机械化自动化。扬翔公司首创的集群式楼房智能化猪场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评价为“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如何破解用地难是许多地方发展的一大难题。贵港市创新推行“套叠法+立体农业”的模式,通过套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领域数据库处理,筛查出可用于设施农业用地22.4万亩。2023年以来累计为124个新引进的设施农业项目提供用地6.7万亩,盘活闲置低效存量用地1270亩。
“我们还通过推行‘节地、节水、节本’的工厂化种养模式,高效利用空间发展,达到了增产、增效、增收的效果。”贵港市副市长黄英梅说,2023年以来贵港市新建成18个楼房化种养项目、跑道养鱼83条、工厂化食用菌建设面积66.98万平方米,共节约用地2.21万亩。
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不仅为贵港市农业实现了量的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提升。据统计,2023年贵港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9%、4.7%,位居全区前列。
林海波表示,下一步,贵港市将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推动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市场的绿色农副食品供给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