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多交钱,7天就拿证?击破驾考“包过”产业链-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7/26 09:36:05
来源:半月谈

只要多交钱,7天就拿证?击破驾考“包过”产业链

字体:

  只要多交钱,科目一到科目四“全包”;不用本人到场,也能代考、代办驾照……在社交媒体上,一些机构声称自己有“绿色通道”,可以“XX天拿证”,诱导学员购买驾考包过服务。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包过服务”,有的是虚假宣传,有的是教人作弊,存在较大的财产安全和违法风险。

  暗示“有门路”,其实是套路

  常年在广东务工的周禄(化名)一直想考取机动车驾驶证,但因识字有限,在理论考试关就卡住了。“2.6万元‘全包’,7到15天拿证。”2022年2月,周禄经人介绍,得知老家一家中介机构“有门路”,听到消息的他犹豫再三,在该公司提供的合同上签字画押,因为手头上钱不够,还使用了网络消费信贷产品付款。

  周禄告诉半月谈记者,中介带他去北方某城市考试,到了现场才发现还有7名同样购买了“包过”套餐的学员。在中介组织下,他们通过了前三个科目,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但此后中介突然失联,其店面也已转让出去。“最后不仅没拿到驾驶证,还背上了债务。”周禄说。

  “当初说好了交通和食宿费用全包,但出行前又让我们先垫付,拿证后再返还,现在费用加起来已超过3万元。”半月谈记者在周禄出示的合同上看到,中介地址一栏空白,对方帮其填写的身份证号码不齐全。双方补充条款中特别注明:“首付12000元,过科目一付清尾款11500元。拿不到证,包退全款。”

  经调查走访,这些驾校或中介组织专门瞄准驾驶技术难以达标、企图“不学而过”,尤其是文化水平低、理论考试通过难度大的学员。同时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上宣传,暗示学员自己“有门路”。

  “人到两次、免刷学时、轻松拿证、文盲可过”,“科目二和科目三有绿色通道,可操作包过”,一名驾校教练频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发布广告信息。该驾校教练说,今年3月份已经帮助16人通过科目二,7人通过科目三。

  一名中介人员对暗访咨询的半月谈记者说:“‘操作’一科3000元,科目二、三、四连考,7天练车加考试直接拿证。”

  某招考人员微信朋友圈截图

  压线也没关系,哪次过了算哪次

  “你只要能让车走,我就能让你过。”一名驾校人员说,“操作”会在指定考场中进行。根据其提供的名单显示,“指定考场”涉及全国多地。“科目一、四等理论考试能免考,但要先交押金等上几个月,因为要‘预定名额’。”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熟悉驾考规则的非法从业者利用信息差随意收费,虽然承诺“包过”,但不提供实质性服务。周禄告诉半月谈记者,当时一起待考的考生来自全国各地,收费标准不一样,本地考生收费相对便宜,个别外地学员考到科目二时已经花了6万多元。

  半月谈记者还发现,一些人以代办或代考为噱头实施诈骗。2023年12月,广西那坡县法院公开宣判案例显示,被告黄某某冒充驾校工作人员,以免考代办C1汽车驾驶证、D摩托车驾驶证的名义,向190人实施诈骗。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组织驾考作弊。重庆市合川区法院公开案例显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多名被告人通过网络宣传、熟人介绍等方式,大量招收有作弊需求的“VIP学员”,每人收取1万元考试费用,并以每人每科500元的价格兜售作弊软件,多次组织学员在科目一、科目三考试中作弊。

  一名驾校教练对半月谈记者说,考科目二时,压线等违规行为不用操心,“具体内幕不便透露太多,但只要听安排就能过”。还有中介人员称,压线也没关系,后台监控可以关掉,从压线的地方重新开始,哪次过了算哪次。一名近期购买了科目二“包过”套餐的学员表示,其驾校教练暗示可以“让机器不那么灵敏”。

  今年1月,由江苏省张家港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组织考试作弊案中,有关部门从一起通过微型摄像头、米粒耳机等设备帮助学员作弊的案件,牵出一条黑色产业链和一个组织驾考作弊团伙。该团伙在江苏多地长期组织驾考理论科目作弊,通过“总部提供技术设备—地方总代理居间介绍—驾校教练招揽客户”的经营模式,获取非法利益。

  净化驾考生态,整治不良信息

  不难发现,宣扬驾考“包过”的不正之风正在社交媒体上隐匿传播。半月谈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看到,搜索“驾照”“包过”等关键词,一些帖子的评论区里,有人分享通过“绿色通道”等渠道顺利拿证的经历,还说明了价格、地点、操作方式等信息,吸引不少人留言咨询。还有网民称,自己家人不识字、不会操作电脑都能拿证。

  部分受访人士认为,这些信息在网络广泛传播,挑战了驾考制度的权威性,催生更多人想走捷径的侥幸心理,长此以往会导致驾考生态恶化,更为道路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秦斌说,对于提供此类服务的非法从业者,尤其是不法中介,一旦发现应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加强普法工作,提醒驾考作弊的法律风险。还要畅通投诉维权渠道,鼓励社会监督,建立互联网平台和交管部门联动机制,加强违法内容监管,刹住“花钱买过”的风气。

  驾考“包过”乱象中,有的学员因此陷入诈骗陷阱,有的因驾考作弊涉嫌违法。秦斌说,消费者在报考驾照时要注意甄别招生主体是驾校还是中介机构,提防“中介转包陷阱”。在确定报名时,应签订正式的服务合同,明确约定服务期限、服务内容、违约责任和退款条件等内容,注意留存转账凭证、收据和发票等资料,一旦发生纠纷,及时举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者 陈一帆 李 欢)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