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陆海联动绘就开放新蓝图
日前,一趟满载集装箱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何家海/摄
运输货物品名,从最初50多种到目前1100余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基本实现中国西部地区全覆盖并延伸至中部地区;海铁联运“一口价”线路183条……
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正式将建设这条南向出海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5年过去,广西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成为带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更为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注入强劲动力。
集跬步以至千里,汇溪流以成江海。
5年后的今天,西部陆海新通道正从一条物流大通道日益成为一条国际经济走廊。
构建“全”交通 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
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提速改造完成后,中越国际铁路大通道列车运行时速提高到90公里。
“在这之前我们出口聚氯乙烯到越南是走海运,现在搭乘中越班列能节省3—5天时间。”中外运广西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朱世强说。
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至今,通道物流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已形成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中越跨境班列班车、航空货运等多种物流组织模式。
今年9月14日,中越跨境班列运量突破1万标箱,创历史新高。今年1—8月,海铁联运班列集装箱累计发运35.9万标箱(折合7171列)、同比增长17.4%,海铁联运班列基本实现中国西部地区全覆盖并延伸至中部地区;南宁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完成7.1万吨、同比增长39%,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继续提速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进入全线建设高峰期,标志性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加快建设,贵阳至南宁高铁、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工程加速推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南宁。
陆海空数“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立体高效联通网络加快形成。
在中越互联互通方面,已建成湘桂铁路、防东高铁2条通往中越口岸的铁路,开通南宁至崇左铁路,加快建设崇左至凭祥铁路;规划建设的13条高速公路已建成7条,在建6条高速公路预计年内将建成通车2条。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农正定介绍,在东中西陆路交通大通道方面,铁路运输通道更加顺畅,东线、中线通路全线贯通并实现电气化,中线通路中广西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贵南高铁于去年通车运营,西线通路的黄桶至百色铁路正在加快建设。公路运输网络更加完善,以G72泉南高速、G75兰海高速、G80广昆高速为主的东中西线高速公路广西段已全线贯通,正结合各路段交通需求和服务能力情况有序推进扩能改造。
做好“港”文章 国际门户港功能持续升级
6月20日,北海港口岸铁山港区石头埠作业区2号泊位通过验收。
国能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勇喜笑颜开,他算了笔账:目前公司每年需进口煤约100万吨,泊位开放后货船可直接靠泊,预计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5000万元。
北部湾港基础设施变化日新月异,正是广西做好“港”文章、激发经济活力的真实写照。
从高处眺望,钦州港岸桥林立,船舶穿梭。目前,钦州港建成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4个10万吨至20万吨级泊位,30万吨级油码头建成运营。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动下,钦州港“茁壮成长”。
钦州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每天大量抵达这里的货物“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一体化运营,通过实施“小切口”改革,建立合署办公机制,拆除钦州港铁路中心站和自动化码头的物理隔离,打通铁路与港口间的数据壁垒,全面实现“作业区域、海关监管、业务营销、信息系统、生产组织”等五个一体化,海铁联运物流运输跑出“加速度”。
今年1—8月,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办理量达48.6万标箱、同比增长40.4%,中心站日均装卸量从1370标箱增至2238标箱,装卸作业效率极大提升。
随着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枢纽功能持续提升,北部湾港综合吞吐能力超3.5亿吨,海铁联运班列“一口价”线路达183条,集装箱航线达76条,实现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全覆盖。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9年的382万标箱增长至2023年的802万标箱,年均增长20.4%。
“我们还争取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投资投向,今年以来,我区6个通道重点项目累计获得资金88.7亿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陆赞介绍。
抢抓北部湾港总体规划获批的重要机遇,我区提前谋划一批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航道等项目建设,推动平陆运河与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综合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加快构建江铁海多式联运体系。
积蓄“融”动能 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
走进位于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马来西亚闵和粮油产业基地项目,施工现场的火热与海港进出口的繁忙交相辉映。
“我们打通了国际棕榈油产业链,现在货物经钦州港进入中国,至少能节省约两天的海运时间,这对我们快速响应市场非常重要。”马来西亚闵和国际有限公司内部审核部总经理潘南达说,公司将在钦州打造面向东盟,背靠中国西南市场的棕榈油进口、生产、仓储物流交易中心。
截至2023年底,中马钦州产业园已累计注册企业3.13万家,入园项目249个,投资295亿元,进出口额332亿元,吸引外资8.5亿美元,形成燕窝、棕榈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
数据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经广西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19年的3447.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067.8亿元,年均增长15.2%,今年1—7月,进出口贸易总额3783.2亿元、同比增长17%,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通道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中马“两国双园”、川桂国际产能合作园等国际省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过去5年,广西与越南工贸部、老挝甘蒙省和沙湾纳吉省、文莱财政经济部、柬埔寨商业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等签署了经贸合作备忘录;2023年10月,广西与柬埔寨商业部签署共建中国—柬埔寨产业园备忘录,目前已入园项目12个。2024年8月,广西主要领导访问文莱,双方致力于将广西—文莱经济走廊打造成中国—东盟东增区合作和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双示范项目。
据自治区园区办副主任王宗文介绍,广西创新性打造“4+3+7”矩阵式园区布局,整合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所在的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4市和南宁、玉林、百色3市产业园区构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整合其他7市重点产业园区构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区。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通道产业脱胎换骨。
打好降本、提效、优服“组合拳”,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向“新”而行。2023年,广西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减少41个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减少13个小时。
目前,广西拥有海港、内河、公路、铁路、航空全类型口岸22个,排全国第4位。口岸货运量、通关货值分别从2019年的1.23亿吨、5773.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01亿吨、10764.4亿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建的中越边境智慧口岸,今年底将实现货物24小时不间断、无人化、智能化通关。
当下,广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把广西打造成为融通四海、畅联天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岑 琴 实习生 王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