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 彩调悠扬——广西地名文化遗产雒容镇走笔-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10/11 08:51:20
来源:广西日报

千年古镇 彩调悠扬——广西地名文化遗产雒容镇走笔

字体:

原标题:千年古镇 彩调悠扬——广西地名文化遗产雒容镇走笔

  金秋,阳光洒满青石院墙。

  柳州市雒容镇坭桥村北门屯村民小组组长李廷凤早早来到雒容老县署,开门、打扫清理庭院。

  戏班演员们也开始化妆换服,几位老年观众早早带着自家的小板凳在院内坐下等候。

  雒容镇位于洛清江西畔,古称洛容,自唐贞观年间设县以来,至今已有近1400年。

  雒容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时锋介绍,2017年,柳州市将雒容镇重要历史建筑关帝庙、老县署等进行了修缮和重建。建筑古朴、环境整洁的老县署吸引了民间文艺团体来此为居民公益演出。

  上午9时,老县署内,彩调剧、桂剧演员们轮番登场,演出《刘三姐》《王三打鸟》选段,音韵绕梁。悠扬的曲调飘出场外,充溢着码头街、雷庙街、南门街、塘背街、中山街。

  出县署,沿码头街往东200米,便来到江水清冽的洛清江畔雒容古码头(小河口码头)。这里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泊船上岸,改陆路前往柳州的地方。

  洛清江、东小河、西小河贯穿雒容古镇,明清古城墙、旧宅院、古码头等古迹,星点分布其间,往日的繁华与文脉依稀可见。

  唐朝,武则天开凿桂柳运河,雒容成为中原到柳州水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直至近代,洛清江水运一直繁盛,贸易不绝。

  82岁的居民简纪唐回忆,他年幼时雒容有四五个码头,君合码头的老板经营桐油白糖。儿时他曾与小伙伴围观君合码头的伙计晒白糖,远处飘来镇上乡绅院内桂剧文场戏班的乐曲声,小伙伴们用讨来的糖块竞猜扬琴、二胡、阮、笛等乐器声和戏名,美好让人追忆一生。

  雒容自古以来崇文重教的底蕴深厚,众多文人墨客在此驻足。

  唐贞观年间,雒容创建县学,清代创建雒容义学与洛江书院,清代“岭南才子”“两粤宗师”郑小谷曾在洛江书院讲学执教。

  距雒容镇郊约3.5公里处有一处石灰岩溶洞,名叫高岩。

  高岩留存有摩崖石刻40余幅,这些文化遗迹,见证了雒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高岩有三层。底层叫观音岩,传说为宋代‘连科状元’王世则读书之所,岩中有清人刘文楷题的‘万古长春’四个大字;中岩龙盘岩,口窄而高,如一道狭廊。”鹿寨县博物馆馆长黄小斌将高岩的人文历史向记者娓娓道来,上洞白象岩,岩顶刻有宋嘉定年间大才子方信孺手书的“白象岩”三个大字,笔力苍劲。岩间还刻有郑小谷咏白象岩的长诗,其中诗句“一石如象半腾空,欲腾不腾足犹倚”就是形容白象岩景观的。

  雒容也是一方人杰地灵之地。

  据统计,宋至清代,雒容考取进士、举人多达数百人。明代“柳州八贤”之一龙文光出自雒容,清代的一品振威将军廖鸿清、陈义,二品武显将军何元凤,都是雒容子弟。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六分校曾在雒容设立预备役集训基地,为抗战前线输送了不少雒容子弟。在前线抵御日寇的子弟兵传回的家书内容,历经八十余载,仍是古镇街坊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百听不厌的摆古话题。

  雒容镇西南的洛清江上,矗立着一座形制古朴的铁桥,这是建成于1938年的湘桂铁路的雒容铁路桥。它处于联系广西乃至全国东西的重要铁路节点,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战火洗礼,至今仍在使用。2024年6月,有关部门对它进行了大修,雒容铁路桥焕然一新。

  国庆假期,记者走在雒容老街上与居民攀谈,发现居民祖上大多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已定居数代,皆因洛清江畔贸易兴盛,民俗文化兼容并包,各民族和谐相处。“雒容当地语言腔调,既有桂林话的软糯柔情,又兼具柳州话的铿锵硬朗。”广州游客崔展豪说。

  作为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州市有关部门正筹备将雒容古镇中山街附近打造成文化休闲历史街区。

  未来,我们将在这里看到一座集旅游、居住、农作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古镇。到那时,民间彩调剧团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响起,四面八方的游客南腔北调,你唱我和,一定又是一番热闹欢乐的场景。(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唐绍怡)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