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留存着许多“老南宁”的回忆。
上世纪50年代的新华路。(图片来源“陈说往事”)
新华照相院为许多南宁人留下珍贵影像。
建于1937年的南宁水塔。
“阿弟嘅头高过望火楼,阿弟嘅脚长过水塔脚……”“70后”陈冰是“老南宁”,从小在新华路长大,这首南宁白话童谣总能唤回她记忆深处的儿时光景。
新华路,这条城墙根下踩出的泥巴路,后来成为满载“老南宁”回忆的热闹街道。它西起水塔脚东至民主路,全长不过700米,却集中了多幢南宁的标志建筑,至今仍是许多“老南宁”认定的“市中心”。
新华路是南宁街道变迁的缩影,随着南宁市对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项目的推进,新华路焕发新光彩,“老味道”依旧在,“新潮流”频出圈。
老街印象·城墙根的蜕变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老街是保留其历史和韵味的价值所在。
尽管从新华路搬走已数年,但陈冰时不时还会回来走走看看。对她来说,短短的700米充满了童年的回忆。
新华路地处南宁闹市区,几乎每一天皆是人流如织。这样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谁能想到它的地面上曾立着古城墙。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新华路仍为一条紧贴着城墙的泥巴小路,名为“城根路”。后来,路越踩越长,又取名“新沙街”。1951年,南宁拆城墙铺路,将“新沙街”改名为新华路,取新中国成立之意,沿用至今。1956年,原为三合土路面的新华路拓宽成24米的水泥路,与兴宁路、朝阳路、共和路相交。
新华路东西两端拥有南宁市两大标志性建筑——望火楼和水塔。
位于新华路1号的望火楼,建于1953年,高29.4米。这高度在今天并不起眼,但在当时,它可是南宁的第一高楼,也是全市唯一的消防瞭望设施。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高楼林立的今天,望火楼早已褪去曾经的光环,成为南宁城的守望者。
“水塔脚见!”时至今日,陈冰还记得儿时与小伙伴最常相约玩耍的地方。南宁人习惯将新华路水塔所在地称作水塔脚。水塔建于1937年,塔高35.1米,全钢结构,由当时驻南宁的德国谦德建筑材料商行承建,同年6月25日启用。水塔解决了民生路、兴宁路、解放路和当阳街一带万余人的供水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塔于1965年停止使用,1994年成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美好记忆·“老南宁”的情怀
说起新华路,陈冰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她指着几间铺面说,以前茶业行、果品公司、水产公司就在这里。小时候,她和街坊邻居们还到水产公司剥鱼皮,赚零花钱买糖果。有些老店如今已消失,“老南宁”只能在记忆里回味店里的招牌产品。
新华路上还有清真寺、中医院、老邮局、百货大楼、新华照相院、灯光球场(现百货大楼北楼)、桂剧院(现钻石广场)……在上世纪60—80年代,新华路承包了南宁人大部分的消费娱乐,因此被亲切地称为新华街。
清真寺离水塔脚仅几步之遥。在陈冰童年的记忆中,这里的清真饭店是父辈们最爱去的饭店之一。对她和小伙伴们来说,清真寺像一座神秘的“宫殿”。
百货大楼自1956年建成开业以来,就是南宁本土商业的龙头老大,承载了几代南宁人的记忆。陈冰说,小时候最自豪的事,是百货大楼就在她家门口,每天都可以逛。那时候流行一句顺口溜:“百货大楼,样样有。”当时,不仅仅南宁人,就连外地人来南宁,也把逛百货大楼当作一件大事。
“80后”王缉星从小生活在新华路附近,对这一带很有感情。最令他难忘的便是每年过年,父亲会带着全家人穿过小巷,走进新华照相院,拍一张喜气洋洋的全家福。如今,照相院依旧光影不老,在时代的潮流中焕发新光彩。
华丽变身·新场景焕生机
有人说,要寻找“老南宁”的记忆,去走走新华路,它会带你打开时光闸门。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推进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项目,对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进行保护性修缮,新华路也迎来了华丽变身。围绕新华路水塔这座地标,构建出一个小型的城市开放空间——水塔广场。假日里,许多市民和游客在水塔广场游玩拍照打卡、探寻古今。87岁的老水塔在蓝天白云下静静矗立,焕发光彩。不远处的清真饭店内,“老南宁”、“新南宁”、外地游客津津有味地吃着米粉。“小时候最喜欢到新华书店看书,然后到清真寺吃粉,再去逛百货大楼……”“80后”娇姐说,尽管现在南宁可以游玩的地方很多,但还是常到这里看看,这是老街的魅力。
如今的南宁多了许多大型购物商场,由此形成了热闹的商圈。但新华路繁华依旧,每一幢历史建筑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新业态相融共生,给年轻人带来了新的体验。“新华路,很city!”“95后”何丽是“新南宁”,她在这里看到时尚与潮流赋予老街的活力,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新华路上的一砖一瓦,都是南宁商贸繁荣、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变迁的历史见证。作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地标,新华路的人文历史承载着人们的情怀,打造南宁的独家记忆,旧景新颜焕发的生机彰显着蓬勃向上的城市活力。(南宁晚报记者 赵金玲/文 覃祖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