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2月26日电 地处广西西南边陲的崇左市大新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资源优渥,享有“中国锰都”“中国苦丁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大新县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坚持生态立县工作目标,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图为大新县新材料智造产业园
走进大新县新材料智造产业园,广西冠成电子有限公司车间里数十名工人身穿无尘服,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组装零部件。在园区另一侧,今年2月份建成投产的广西瑞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线也在有序运转。
“大新县新材料智造产业园生机勃勃的背后,折射的是大新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大新县委书记施展说,当前,大新县坚定不移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能源结构清洁化、全域旅游生态化。
施展介绍,今年以来,大新县加快推行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模式改革,聘请环保顾问为全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企业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引导涉锰企业、化工企业聘请环保管家,帮助企业全面排查存在的环境问题,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有效推动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统计显示,今年1-11月,大新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9.1%;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79%;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6.6%。
土地利用与保护并存
图为大新县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甘蔗榨季,大新县那岭乡一望无垠的蔗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今年以来,那岭乡持续推坡填沟造平地、坡改梯,探索实施党建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万亩坡岭撂荒地整治,走上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糖企”新路子。
大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定春介绍,经过调研摸底,全县规划要整治的撂荒地有1万亩左右。为此,大新县探索实施党建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万亩撂荒地整治促进糖料蔗扩面增产项目,通过村级集体经济流转撂荒地,扩大糖料蔗种植,为守好“糖罐子”赋能。
“我们引导辖区内2家制糖公司党组织分别与撂荒地所在村党组织组建临时党支部,推动种、产、肥等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共促,协同推进撂荒地整治促进糖料蔗种植扩面。”黄定春说,通过实施“支部+支部”联建共建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项目完成实施后年预计新增原料蔗产量5万吨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500万元,每年可贡献一产产值近3000万元、二产产值4200万元。
截至12月份,大新县已完成首期6600亩撂荒地整治并种植糖料蔗,通过土地流转联农,劳务服务带农,为一大批脱贫户、监测户提供了甘蔗产业种、管、育、砍、运等工作岗位。
山美水美生态美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图为德天跨国瀑布景区
图为大新县明仕田园景区
“假期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我家的饭馆几乎每天都要接待25桌客人,收入比较可观。”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村一家饭馆的负责人黄海武欣喜地说,“我还经营着一家民宿,每逢周末,29间客房基本上都能订满。”
位于明仕村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明仕田园风光旖旎,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并辐射到蔬果种植、农产品加工、畜牧等产业发展,拉动周边19个自然屯的农特产品销售。今年以来,明仕村农家乐和民宿发展近90家。
靠边吃边、靠景吃景。近年来,大新县打造以德天跨国瀑布、明仕田园、峒那屿湾等知名景区景点为主线的生态旅游精品路线,重点发展生态山水民俗风情旅游业态,打造游、居、养、憩、医多元融合的“人文综合旅游区”“边关风情旅游区”“山水田园旅游带”“康养度假旅游带”“探险研学旅游带”等大新文旅“两区三带”发展新格局,景区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日益增强。
据大新县文旅部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县接待国内游客718.83万人次,同比增长12.71%,实现旅游收入65.69亿元,同比增长18.09%。(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