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连香奶奶的画
唐连香在创作中。
唐连香的作品。 (受访对象供图)
南国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在大石山间。1月4日,马山县古零镇石丰村的唐连香老人安静地坐在堂屋前,轻声哼唱自编的壮话山歌,构思下一幅作品。
不远处,一群与她的画作结缘的孩子们,正在翻看手中的书籍——几个月前,以“连香奶奶的木棉”为主题的唐连香个人美术作品展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展出。这些画作随后在校园中“以物换画”,换来的书籍、玩具、布偶等物品全部捐给了石丰村一带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如果没有这些画,唐连香82岁的人生或许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但是居住在大石山的她,9年作画千幅,画中流露的绵绵爱意,以及传递爱心的故事,已深深感染了四邻八乡,以及关注此事的网友们。
1 “每一笔,都倾注了对生活的热爱”
唐连香几乎一辈子没走出大石山。她幼时失学、少年时左眼失明、婚后丈夫早逝,日子虽然过得波折,但村民们很少听到她诉苦。这些年来,事业有成的儿孙辈在马山县城乃至外地安了家,老人却坚持生活在村里,平日里种两畦蔬菜、养几只鸡鸭,得闲了与村民聊聊天,“大家都是邻居,遇事互相帮一把,住惯了我就不想走了。”
9年前的春天里,堂屋前的木棉花迎风绽放。回家度假的孙女石梦玲听着奶奶哼唱的山歌、看着她望向木棉树的眼神,想到奶奶不识字、不会用智能手机,儿孙又不能天天陪着,若有心事要怎么说、跟谁说?在孙女的鼓励下,唐连香拿起了陌生的画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多年来,老人先后创作了千余幅画作,画中的花草树木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在星星点点的绽放中,闪烁着跃然纸上的鲜活。遇到印象深刻的事物,老人不惜用几幅画反复再现,比如堂屋前那棵木棉树。画中的木棉枝繁叶茂、飞鸟栖息,树下鸡犬相戏、绿草如茵。
画作略显抽象,但满含着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和邻里乡亲的感恩。石梦玲说:“奶奶爱这片土地,离不开大家,她创作的这些画每一笔都倾注了对生活的热爱。”
2 “唐奶奶的画里,有我奶奶的影子”
倾注爱心的画作,带着唐连香老人走出了大山。
2024年9月,以“连香奶奶的木棉”为主题的唐连香个人美术作品展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展出,前来参观的师生络绎不绝,原计划一个星期的展览延长至一个月。
画展的留言册中写满了参观者的感悟:“看过您的画,我才真正明白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是您让我领会到‘艺术来自人民’的真正含义,质朴的笔下满满是对生活的热爱。”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曾参与布展的学生兰婕嘉特意赶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唐奶奶80岁还能再出发、历经坎坷却一直元气满满,我觉得她比电影《出走的决心》里的女主角更加励志,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唐奶奶的画里,有我奶奶的影子。”在画展期间与唐连香合影的学生陈上扬说,希望大家都能像唐奶奶一样,关注内心世界、关爱身边的人和事,在复杂的环境中用自己的方式保持内心的安宁。
画展结束后,石梦玲在校方的支持下开展“以物换画”活动,213幅画作很快被“抢购”一空。
3 让爱在画作中延续
唐连香举办作品展回到马山县后,安静的小山村一下活跃起来。几个月来,孩子们和村民总爱往她家跑,问长问短。
石丰村村委会副主任韦花金至今还记得,当石梦玲把置换所得的书籍、文具、玩偶拉回村里的时候,孩子们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这段时间,唐奶奶和她的画,成了村里的热门话题。”韦花金说,大家都感受到了祖孙俩的爱心,“画里画外都很温暖,希望她继续创作,记录美好的生活。”
祖孙俩却认为,这次捐赠只是一次力所能及的回馈。
“一开始奶奶不敢画、画了也不敢给邻居们看,怕给人笑话;展览前一晚她还在担心,说自己画得不好,给学校添麻烦。”石梦玲说。
现实很快让老人安心:刚开始作画时握不住画笔,作品颇为粗糙,但邻居们从未说过一句风凉话;画展期间,师生们好评如潮,不少人主动上来与她拥抱、合影;在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制作发布的相关短视频评论区,网友们纷纷点赞:“奶奶画得好棒!”“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不是奶奶画得多么好,是大家的爱和包容一直都在。”石梦玲表示,奶奶还在继续创作,她们也将继续做公益,让爱在画作中延续。(孟振兴 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