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发展谋与思 为百姓鼓与呼——首场“委员议事”集中采访速写
“我参加第74期‘桂在协商’录制时所提的建议得到自治区相关部门采纳,有力推动了北部湾国家产业基地建设。”
“截至去年底,广西开发富硒土壤面积145万亩,已有678个农产品有了富硒‘身份证’,广西特色农业‘富硒牌’已唱响大江南北。”
“学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教育界的政协委员,我深感重任在肩。”
“让壮锦制作出更多的‘潮品’,力争把我们优秀的民族工艺品推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
1月12日上午8时,广西政协同心会堂礼堂大厅北侧,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议事”集中采访拉开帷幕。姚华、刘永贤、杨菲、赖文俊、何如青、兰培文等6位来自不同界别的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委员如何更好履职尽责、广西富硒资源开发转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广西农产品出海、推动壮锦非遗产业发展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在从容流畅的讲述中、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中,畅谈履职心得,传递民情民意。
“我们要珍视政治身份,强化责任担当,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委员结合自身履职经历,分享感受心得。他建议,委员要积极参加自治区政协“同心”讲座、委员读书等学习活动和“桂在协商”等协商活动,以学习赋能履职热情,用协商促进互动交流,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积极履职建言,努力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
广西“硒”地广阔,富硒土壤面积达1.14亿亩,居全国首位。如何加快推动富硒资源进一步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近年来,我们自主研发了土壤硒素活化、作物硒素营养强化、富硒阻镉等新兴技术,有效激活了我区酸性土壤中‘沉睡’的硒资源,成功攻克系列特色作物标准化定量富硒技术瓶颈,扭转了富硒土壤上很难种出标准化富硒农产品的尴尬局面。”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永贤委员表示,将不断深化富硒技术创新,让“硒引力”更好地产生“硒富力”,助力我区乡村产业振兴。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校长杨菲委员表示,广西中小学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体系,深入挖掘民族教育与各科课程结合点,构建以思政课为主体,学科课程、术科课程为两翼的课程体系,打造民族主题校本课程等,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港澳委员在内地和港澳之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来自香港的赖文俊委员致力挖掘广西优质农产品的出口潜力,多次前往南宁、玉林、河池等市考察调研,参与广西优质农产品供港贸易项目的探讨和落地,协助广西农牧企业调研香港市场、申请供港许可、对接合作方等,促成了广西优质农产品外销出口和供港,“就在上个月,一批来自河池的冰鲜牛肉顺利运抵香港,这是广西首次有冰鲜牛肉供港。”
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企双向奔赴?“我们秉持‘大到一个百亿级企业,小到一家糖水铺,企业所有的问题都不能被忽视’的服务理念,推出双月一次‘企业家日’活动,面对面收集企业诉求,零距离服务企业。”北海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致公党北海市委会主委何如青委员介绍,2024年,北海市通过“企业家日”活动,常态化多渠道征集244家企业提出的问题或建议456个,办结问题或建议444个,办结率97.4%,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凝聚发展共识。
“今天我身穿的这套壮锦服饰,是自己设计制作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兰培文委员身着一套壮锦西装亮相“委员议事”现场,分享他免费教授村民织锦,带动1400多名“织娘”就业创业,以壮锦产业助农的故事。“为了解各族群众的社情民意,我还创办了‘政协委员山歌传唱工作室’,成立山歌宣讲团队,用山歌宣讲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山歌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屯等宣讲志愿服务活动150多场次,累计服务群众达3万多人次,既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利于协商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兰培文委员说。
责任诠释初心,使命汇聚力量。半小时里,来自首场“委员议事”的好声音,播撒出满满的信心与希望,激励委员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团结奋斗、担当作为,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见习记者 付玮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