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以秀丽山水闻名天下。近年来,桂林市厚植生态底色,以创新奋进之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文旅焕新、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世界旅游城市”桂林正展现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建设“高颜值生态”
桂林漓江风光。黄勇丹 摄
近年来,桂林坚持以“两个保护”为核心,全力以赴强基础、控源头、严监管,推动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交出新答卷。
推动漓江保护迈上新台阶。持续推进总投资约55亿元的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漓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建成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综合利用平台。漓江风景名胜区漓江干流游览排筏全部实现“油改电”。拆除漓江核心景区跨江电力通讯线缆25处,清除“蜘蛛网”,实现“无线美”。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报告》。《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遇龙河景区详细规划》获国家批复。漓江成为全区首条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江河。
上图为:线缆迁改前的漓江山水景观;下图为:线缆迁改后的漓江山水景观。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桂林市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创历史最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83%,居全区前列,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地表水质量长期保持全国前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猫儿山通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获评国家级生态旅游园。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野生动物栖息地持续保护恢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首次现身临桂会仙湿地,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植物新物种全州樱花,阳朔漓江沿岸发现风筝果属植物新物种阳朔风筝果。
推进“文旅焕新” 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党中央赋予桂林的重大使命。2024年,桂林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大力实施“文旅焕新”工程,全年桂林接待游客1.5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9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游客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遇龙河乘坐竹筏漂流观景(无人机照片)。
全力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推动国家层面建立部区市共商共建机制,自治区印发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三张清单”,成立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促进局。制定“目标指引”、年度实施方案,110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和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26.48亿元,海旅免税·奥莱超体阳朔国际旅游购物城竣工,古宋城文化休闲街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培育发布两批20个“桂林经典”。
“祥云”AS700载人飞艇在广西阳朔进行演示飞行(无人机照片)。
全力推进现代旅游业提档升级。低空旅游、医美、康养等新业态加速发展,广西(桂林)低空旅游研究院成立,雁山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源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新增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创建国家级文旅品牌4个,推出金龙巡游、星光梯田等一批旅游新产品。“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桂林板块基本建成,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入选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佳”案例,旅游市场诚信经营监督“桂林模式”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文旅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2024年桂林艺术节上,演员表演舞蹈《碑林有韵》。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全面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桂林成功举办、承办了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大会、东博会旅游展区、第四届水文化国际研讨会、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灵渠论坛等重大活动,第22届东博会中国“魅力之城”花落桂林,桂林艺术节全城共享、全民联动,入境旅游快速升温,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245%、259%,桂林国际化、年轻态城市形象持续彰显。
推进科技创新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科技创新是桂林的又一核心竞争力。去年,桂林市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桂林建成投产国内首条规模化民航轮胎生产线, “桂林造”为国产替代作出重要贡献。此外,桂林恒保自主研发生产国内首副浸制型防核辐射手套、桂北机器国内首台八轴五联动数控面齿轮广域磨削专用机床,也打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封锁。
中国中化桂林蓝宇公司建设的中国首条规模化民用航空轮胎生产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强化科技赋能。桂林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市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1.2%,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9.96亿元。获广西科学技术奖45项,数量创历史新高。桂林企业包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西总决赛2项冠军。6项产品获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数量居全区之首。新增广西科技创新合作基地6家,建成广西首个概念验证中心。新认定瞪羚企业8家、备案高新技术企业125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9家。
重点企业加快培育,桂林深科技年产值超120亿元、实现我市百亿元工业企业零的突破,广陆数控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企业获评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数量居广西第一,新增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拥有广西单项冠军企业33家、排全区首位。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获评广西链主龙头企业6家,先进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入选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企业总量排全区第二。君泰福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名单,新增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5家,排全区第一。
扩大招商引资 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去年,桂林坚持以“八大领域项目攻坚战”为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促发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攻坚行动,新签招商引资项目231个,总投资606.7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开工率居广西首位。新引进“四类500强”、独角兽等强优企业22家,创历史新高。
灌阳至平乐高速公路沿途风光秀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供图)
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市级层面重大项目723个,新开工109个、竣工79个,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围绕“两重”“两新”实施项目谋划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储备项目626个、总投资超960亿元。灌阳至平乐高速公路、净瓶山新桥等建成通车,桂林“123出行交通圈”基本实现。总投资均达80亿元的长塘水库和灌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启动建设,格力电器(桂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实现开工。
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福达新能源汽车精密部件等129个项目开工建设,林木匠智能家居等62个项目竣工投产,高质量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新培育服务业企业215家。桂林成功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多措并举促消费增活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拉动汽车、家电等消费23亿元,举办电商节等促消费活动,“桂品出乡”推动100多个产品实现与东北三省互产互销对接,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均保持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