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民族古籍“活”起来,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典映中华”展阅品牌试点建设落户广西
“典映中华—广西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阅区”在自治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典映中华”展阅品牌试点建设的通知》,要求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牵头做好“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试点工作。这是继全国古壮字古籍人才培养先期试点工作由广西牵头开展以来,少数民族古籍领域又一全国试点工作落户广西,凸显广西在该领域的影响和作用。
“典映中华”展阅品牌是集各民族古籍阅读宣传、展览展示、研究利用、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大众化传播平台,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给予业务指导。
为争取这项试点工作落户广西,广西多家单位积极开展先期探索实践。2023年12月,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广西民族出版社在自治区博物馆四楼“瓯骆书房”,建设了全国博物馆第一个“典映中华—广西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阅区”。
该展阅区汇集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古籍整理图书150多种近1000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和突出“融”的导向,让广大读者通过古籍整理出版成果,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据统计,2024年展阅区总共接待读者、游客14万人次。
2024年6月27日,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策划共建的全国高等院校首个“典映中华—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阅区”,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揭牌成立并对广大师生开放。
该展阅区的图书不仅有广西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还得到了北京、内蒙古、吉林等11个兄弟省区(直辖市)的大力支持,共汇集了汉、蒙古、藏、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仫佬、毛南、京等20多个民族的古籍整理出版图书416种1793册。其中,国家民委组织编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首批成果、《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52个民族卷是展阅的精品图书。
半年来,“典映中华—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阅区”广泛汇聚全国各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出版成果,集中展示广西各民族代表性古籍,提供完善的“广西古籍文库”数字平台资源服务,举办相关学术活动,建设特色古籍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创新了高等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研用”的形式,树立了古籍大众传播的新示范。
据悉,广西将通过博物馆、图书馆、高等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古籍系列成果展,推动各民族古籍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打造若干个有影响的品牌综合展、专题展,形成全国示范。(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覃文武 通讯员何元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