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西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区现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处
在湿地中觅食的白鹭。南宁晚报通讯员 李蒙军 摄
2025年2月2日是《湿地公约》第29个世界湿地日、联合国第3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保护湿地共筑未来”。3日,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年来广西不断推动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国少数具有全口径湿地所有13个类的地区。
广西严格落实湿地分级管理制度,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认定自治区重要湿地46处。同时,广西还形成了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海洋公园等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全区现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湿地公园24处、国家海洋公园2处。
围绕构建“一屏两核一带六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格局,实施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北部湾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湿地保护修复补助资金项目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
据了解,自2021年底《湿地保护法》颁布以来,广西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加大河流湖泊、滨海湿地、城市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推动湿地保护修复系统化治理,湿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如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翩飞的湿地景观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吸引了中华秋沙鸭、勺嘴鹬、灰鹤等珍稀动物种群在此安家。(南宁晚报记者凌剑伊 通讯员陆文心 张庆志)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