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一绝” 粉中“佳人”-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2/07 09:15:04
来源:广西日报

罗秀“一绝” 粉中“佳人”

字体:

原标题:罗秀“一绝” 粉中“佳人”

  “订单暴增!”春节的桂平市罗秀镇,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喜庆的氛围中。日光轻柔地洒落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唤醒了这座宁静的小镇,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米粉香气,交织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生活图景。

  在小镇的一隅,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罗秀米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昌海的家中,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一次响起,都带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春节订单,翻了好几倍!”与此同时,厨房中炉火正旺,米香四溢,家族新年聚餐的米粉正亟待蒸制,在这热闹与忙碌中,韦昌海脸上洋溢着欣喜。

  晾晒架上,粉皮整齐铺陈,似一幅素雅的画卷,在晨光中闪着晶莹剔透的光泽。

  罗秀米粉,恰似一位隐匿在岁月深处的佳人,自诞生便惊艳四方。时光回溯到明朝初年,罗秀米粉条细匀称、亮白柔软、食之爽脆,凭借独特的口感与上乘的品质,踏上了进贡朝廷的荣耀之路,这份殊荣一直延续至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它更是走出家乡,一路畅销南粤,远销港澳及海外,在香港记载的“中国十绝”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85年,中央电视台将它收录进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一绝》,米粉结绳荡秋千的场景,深深镌刻在一代人的记忆深处,成为那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印记。

  韦家,几代人以罗秀米粉为生,这份传承融入了他们的血脉。

  韦昌海推动着大青石磨盘,缓缓说道:“做米粉,得用当地优质陈米,用山泉水浸透,再加入适量米饭,用这磨盘磨成细腻熟浆,这是罗秀米粉细腻嫩滑、米香扑鼻的秘诀所在。”米浆从磨盘间潺潺涌出,那是岁月沉淀的味道,每一滴都承载着罗秀人对传统工艺矢志不渝的坚守。

  从浸米、沥水,到磨浆、滤浆,再到调浆、汽蒸、成型……一碗罗秀米粉的诞生,需历经 18道复杂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如同一场庄重肃穆的仪式,在时光的舞台上徐徐展开。在袅袅升腾的蒸汽中,洁白的米浆化作薄如蝉翼的粉皮,这是传统工艺与时间的完美契合,是罗秀人对匠心精神的执着诠释。尽管如今蒸粉机、切粉机、烘干机等设备已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产能,但当地人始终坚守着传统古法,只为留住罗秀米粉那独有的风味。那是家乡水土的深情馈赠,也是罗秀人对传统工艺坚守与传承的匠心。

  从手工作坊到创办企业,韦家的米粉生意越做越大。“去年,工厂生产米粉达3万公斤,除本地外,还销往广东、湖南、北京等地。”韦昌海谈及销量,满脸自豪。

  目前,罗秀镇有10家米粉生产企业、120家小作坊,2000多名从业人员,年生产总量超2500万公斤,年生产总值约2.5亿元。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等区内外以及港澳地区、东南亚一带,罗秀米粉的香气飘得更远。

  罗秀米粉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制作工艺,更在于它的千变万化。可煮、可炒、可捞、可淥,每一种吃法,都别具风味。

  今年春节,韦家60多人齐聚,韦昌海特别选用他最为擅长的炒粉技艺,为家人精心献上这道饱含深情的佳肴。

  新鲜蒸好的粉皮,热气腾腾地折叠放在案板上。韦昌海手起刀落,动作精准娴熟,一指宽的湿粉便整齐地呈现在眼前。与此同时,他的父亲在一旁忙碌着,用蒜米、紫苏和酱油等调料精心调制料汁,为这美味增添风味。

  热锅烧油,猪油入锅,香气瞬间弥漫。“炒罗秀米粉,猪油是灵魂。”韦昌海边说边将洋葱、芹菜、蒜苗等配菜下锅,待配菜断生,大火放入米粉快速翻炒。随着水分蒸发,米粉香气愈发浓郁,出锅前浇上料汁,翻炒均匀,每根米粉都裹满料汁精华,色泽诱人、香气扑鼻。

  院子里,火锅烟气腾腾,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春节,是团圆的盛宴,而这碗软糯香滑的罗秀米粉,如丝如缕,缠绕着乡愁,承载着家的温暖与力量。无论罗秀人走到哪里,它都是记忆里最深刻的味道,走过万水千山,成为岁月深处最温暖的烟火记忆。(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邱石佑 通讯员 覃昌业)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