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聚力打好“第一仗” 广西力促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2/09 09:07:5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创新引领,聚力打好“第一仗” 广西力促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字体:

  新春战鼓催征急,八桂大地气象新。

  2月6日,乙巳蛇年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新春第一会”,并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实干担当的新春倡议。14个设区市的党政负责人依次上台谈新春工作打算和如何打好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这场“第一仗”,不说套话,只谈目标任务及落实举措。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广西进一步树立起“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聚焦重大项目提速、产业向“新”攀高、开放发展拓维,八桂儿女正用“拼”的干劲、“闯”的锐气、“实”的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各项事业不断向更高处迈进。

  奋力“干”: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争春提速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南国的蒙蒙细雨中,平陆运河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铁臂飞舞、焊花飞溅,川流不息的工程车辆和起落不停的塔吊组成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画面。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忙个不停。在距离地面几十米的工地上,标着朱红数字的枢纽船闸主体、笔直的廊道已初具规模。

  “即便天气有点冷,工程建设也一刻不停歇。”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耀飞说,2025年春节,1万余名平陆运河建设者、5000多台(套)大型设备坚守在施工一线,攻坚枢纽混凝土浇筑、土石方开挖、桥梁工程建设等130多个关键路段(点),在确保安全和质量前提下,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在众多建设者争分夺秒、日夜奋战的加持下,平陆运河项目开工两年多来拔节生长,一条世界级运河初露英姿。截至今年2月1日,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约485.8亿元,累计开挖土石方27175.5万立方米,累计完成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356.1万立方米。

  程耀飞介绍,今年是平陆运河建设的关键之年,计划完成投资170亿元,基本完成土石方开挖和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实现航道基本成型。“工程建设者正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项工程进度。”

  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广西开年之际的重要发力点。行走八桂大地,各地拼劲十足,全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各环节提速增效,不断刷新建设的“进度条”,从而为经济“开门红”“开门稳”“开门好”注入持续动力。

  一季度是做好全年工作的风向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陈娟介绍,当前广西多个互联互通项目建设者正抢抓关键时间窗口,全力冲刺年底通车目标。

  今年1月1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新建黄桶至百色铁路传来捷报,黄百铁路全线首座隧道顺利贯通。连日来,在百色市乐业县,黄百铁路老山隧道掘进作业同样热火朝天,运渣车、挖掘机来回运转。

  业内人士介绍,黄百铁路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届时四川成都等地的货物通过钦州港出海的距离将明显缩短,对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整体运输能力、更好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春回八桂大地,建设热潮奔涌。从桂北山区到北部湾畔,当前广西正持续加大合浦至湛江铁路、柳梧铁路、南珠高铁玉岑段等在建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文山至靖西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填补西部铁路“留白”。

  南国春日,广西相关部门以苦干实干的精气神,加快建设南宁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工程、北海港铁山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桂江航道改造等重大工程,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夯实广西高质量发展根基。

  生产“热”:实招硬招做好强产业文章

  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新春伊始,八桂大地处处涌动着产业变革的热潮,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传统产业焕发新机,绿色发展动能澎湃。一幅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位于百色市百东新区的中车百色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工人在各个作业区内忙碌工作,叶片、塔筒等风电装备制造产品整齐有序摆放在堆场上等待运输。百色中南光电高效智能新型光伏组件项目生产车间内,16秒下线一块光伏组件,从光伏组件到最终产品包装,生产全流程高度智能化。当前百色市正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打造风电、光伏发电装备核心产业基地,尽揽好“风光”。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是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一块新能源电池,承载着多少能量?广西南宁给出的答案是:千亿级。

  在位于南宁东部新城的比亚迪4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厂房,自动化生产线快速运转,每3秒可下线一块刀片电池。依托比亚迪在电池产业链的“链主”优势开展“链上招商”,南宁引进龙电华鑫、宸宇富基、安达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新能源产业垂直整合发展。如今,新能源电池产业成为拉动南宁市工业增长的最大动力,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今年1月,自治区工信厅出台了一季度工业“开门红”32条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生产促就业,加强节假日企业生产组织和保障,持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初步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广西有近1200家规上企业连续生产;节后开工首日,超50%的规上企业已经恢复生产。

  在桂林,中国中化旗下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的中国首条规模化民用航空轮胎生产线上,各台大型设备自动运行,智能物流运输车穿梭于各工作区域,生产正是一片繁忙景象。

  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运相介绍,全球上千家轮胎企业中,能生产航空轮胎的只有十余家,此前我国的航空轮胎基本依赖进口,公司率先实现了国产化突破。

  以创新求变为动力,广西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脉搏,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广西正努力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在广西钢铁集团冷轧厂,一辆遍布传感器、摄像头的无人驾驶黄色重载车主动避让各种障碍物,自动将轧辊送入生产车间。该智能重载运输机器人利用“5G+AI”技术研发,具有精确导航、智能避障、智能调度和自动充电等功能,满足广西钢铁集团冷轧厂4条生产线自动智能运输轧辊的需求,可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机械、冶金等传统产业是广西的产业家底,近年来广西积极支持企业产品升级、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中国天眼”工程的索网、港珠澳大桥的高强度钢筋锚固体系、青藏铁路使用的高原装载机……在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中,都有广西制造的身影。

  在位于南宁市邕宁区的广西国潮铝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新能源电池铝箔坯料项目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生产线“火力全开”赶制订单。

  铝产业是广西重点资源优势产业。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建立了从铝土矿到铝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从薄如蝉翼的电子级铝箔,到轻质高强的新能源汽车铝材,再到高端精密的航天铝合金,广西都能制造。

  自治区工信厅厅长王永超说,广西将持续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做好“原、老、新、外”四篇强产业大文章,不断打造能够体现广西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力的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脚步“实”:奋力打造市场经营便利地

  背靠大西南、牵手粤港澳、毗邻东南亚,区位优势独特的广西,在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上奋勇向前。

  新春伊始,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一派繁忙。一辆辆从越南入境、满载农产品的货车驶入口岸,一辆辆装满零部件、驶向越南的货车络绎不绝……作为我国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友谊关口岸开启了新一年的忙碌。

  在距离友谊关口岸两百余公里外的钦州港,巨型桥吊在自动化技术的精准操控下正忙碌地装卸货物;不远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汽笛声此起彼伏,列车正缓缓启动,满载货物驶向远方。港口内,各式各样的货物正源源不断地流动——来自东盟的商品与中国西部地区的机械设备交织在一起,有的被装上远洋货轮,有的则沿着铁路线深入内陆。

  西南工业重镇柳州,正借全球之“岸”,走向“开放的大海”。柳工集团拥有12个全球研发基地,建立30余家海外子公司和机构,业务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柳州汽车产业积极推进海外布局,五菱汽车在印尼设立分公司,推进新车型海外本土化上市。“柳州研发和零部件生产—印尼整车组装和市场销售”“海外原材料—广西精深加工”等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

  数据显示,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19670标箱,同比增长1153%,全年5次刷新单月发运量纪录。进入2025年,中越班列续写新篇,跨境货物运输范围覆盖越南、老挝、泰国等多个东盟国家。

  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在广西崇左、北海等地,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正加快构建。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战略任务,广西举全区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一系列促进市场经营便利的重大项目、重要事项正有序推进。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说,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根本靠干。广西正推动自治区层面率先垂范干起来,建立自治区层级党政合一的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机制,以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确保责任落地、目标达成。围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广西将持续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致力打造服务企业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真正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当主角。

  加快推进广西高质量发展,“干是不二选择”。全区上下努力增强实干为要的自觉性坚定性,脚踏实地干起来。从构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到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广西正加快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场景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全力走活开放发展的“新棋局”。

  “广西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外资企业天丝红牛(广西)饮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武秀江说,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带来机遇。

  此前,这家企业的外籍员工工作签证地址需从四川成都改为广西南宁,复杂的办理程序一度给项目建设带来难题。“我们把困难反馈给了南宁市实体经济服务工作队,他们立刻帮忙联系相关部门协调处理,通过网上查询和确认,很快办好了工作签证,省去了来回奔波。”武秀江说,这让他感受到了“超出预期的惊喜”。

  动起来、干起来、拼起来,如今的广西,正努力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历史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一直在路上,广西努力让更多企业与八桂大地实现“双向奔赴”。

  罗陈娟介绍,广西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大力提升投资、贸易、消费、资金流动、人员往来、物流畅通便利化水平,高标准打造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进一步建好用好开放平台载体,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提升开放能级,打通双循环便利地建设的关键环节,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记者覃星星 农冠斌 雷嘉兴)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