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水平创新型广西建设加速推进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增幅高于全国
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51.79%,比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产品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50%;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800亿元,同比增长20%……2月8日,记者从2025年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一年,创新型广西建设成绩可圈可点。
为了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强支撑产业强、经济强,2024年我区推出组合拳:推动科技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实现重塑,成立自治区党委科技委员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首轮科技“尖锋”行动顺利收官,在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等7大领域累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20项;推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西研究院落户并迅速运营,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多措并举换来一张张亮眼成绩单。广西科创“首字号”成果竞相涌现: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并投产我国首条民航轮胎生产线,广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全国首个全嵌岩基础海上风电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研制出国内首条稀土熔盐电解自动化生产线。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位居西部地区第四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79件,同比增长14%,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验收通过非基金项目570项,新增利税8.4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50.82亿元。
创新为魂,向高攀登。为了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广西建设,今年全区科技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发力:着力抓好重点产业和“人工智能+”应用的科技创新攻关,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此,我区将启动实施产业链创新科技重大专项10项,攻关100项以上关键技术;实施3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10个重大中试平台、3家自治区实验室、5家自治区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向国家推荐备案高新技术企业1300家以上,引育高层次人才及团队7人(个)以上,选派50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争取实现全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李新雄、付玮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