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节后医院肠胃门诊患者增多 给肠胃“缓情绪” 专家有妙招
春节过后,不少人的肠胃出现“闹情绪”的情况,医院肠胃门诊量有所增多。从中医的角度应如何调理肠胃?特别是对于有慢性肠胃疾病的患者,有什么护理肠胃的好方法?昨日,在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上,脾胃病科专家就此话题进行解答。
多原因造成肠胃不适
据介绍,春节后,医院肠胃门诊的患者明显多了起来,很多人出现了呕吐、腹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这些症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春节期间饮食没节制。此外,不少人在假期作息不规律、运动少,再加上天气寒冷容易受寒,情绪波动等,让脾胃功能受损,出现了脾胃湿热、食滞等症状。
同时,冬春季节还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密切接触患者,容易感染肠道病毒。对于慢性肠胃疾病患者(比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专家给出了一些生活中和用药护理肠胃的建议。
调整饮食保护脾胃
专家建议,饮食节制,清淡为主,别暴饮暴食,少吃油炸食品、高糖糕点这些肥甘厚味的东西,不然脾胃的湿热会加重。体质偏寒的人,要少吃冰饮、海鲜这些寒凉食物,不然会伤脾阳,容易引起拉肚子、肚子痛等不适。
体质偏寒或体质平和的人可以喝山楂麦芽茶(用炒山楂15克、炒麦芽20克煮水),体质偏热的人可以喝山楂叶布渣叶茶(用山楂叶15克、布渣叶15克煮水),适合那些肚子胀、打嗝的人。粥的话,小米山药粥能健脾,陈皮薏米粥能祛湿,还可以加点生姜暖胃。
胃寒的人,如喜欢喝热饮、怕冷,可以适当吃点生姜、胡椒、桂皮、羊肉,能温中散寒。胃热的人,如口干口苦、便秘,可以食用白萝卜、莲藕、绿豆来清热。
作息规律不要熬夜
起居要顺应自然,深夜11时到凌晨1时是胆经气血最旺的时候,凌晨1时到3时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候,熬夜会影响肝胆的藏血、疏泄和决断功能,进而影响脾胃消化。
早上起来散散步,打打八段锦或太极拳,能促进胃肠蠕动,但注意不要饭后马上剧烈运动。
情绪不好是胃肠病的重要诱因(比如压力大、焦虑),长期情绪不佳、压力大容易导致肝郁气滞,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问题。可以喝点玫瑰花陈皮茶(用玫瑰花10克、陈皮5克泡茶,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平时要保持心情平和,别过度思虑,以免伤脾。
肠胃不好注意保健
药膳方面,四神汤(茯苓、山药、莲子、芡实)炖排骨适合脾虚久泻的人。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适合脾虚湿盛的人、香砂六君子丸适合脾虚气滞的人。
如果受寒后出现上吐下泻,可以口服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口服液。避免刺激性饮食,慢性胃炎患者要忌辛辣、咖啡、浓茶;容易腹胀、排气的患者要少吃豆类、乳制品这些产气食物。
艾灸温补,可以艾灸中脘(肚脐上4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关元(肚脐下3寸),每周2至3次,能温阳散寒。(叶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