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食粮,密林中安家(打一动物)”2月12日,在南宁铁路公安局南宁公安处宾阳站派出所大院里,14岁的张何花带着弟弟妹妹一起,跟民警哥哥看着院子里树上一个个小灯笼上挂着的灯谜纸条,一条接一条猜灯谜,大手牵小手,欢声复笑语。
2月12日,在南宁铁路公安局南宁公安处宾阳站派出所,民警和张何花5姐弟一起猜灯谜。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张何花姐弟家住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吊塘村,他们父亲因病已经离世,母亲常年住院治疗。2023年6月,宾阳站派出所了解他们的情况后,决定将他们列为帮扶对象,日常组织民警为他们义捐物品资金,登门或请他们到派出所关心交流,开展心理辅导。2月12日,派出所民警樊鸿洋一大早就开着私家车到约10公里外的吊塘村,将张何花5姐弟接到派出所来,和民警哥哥姐姐一起开开心心过元宵节。
这是宾阳站派出所持续半个世纪爱心接力的一个小片段。1972年,黎塘站派出所(现宾阳站派出所)成立“青年学雷锋小组”。不久,无人照料、缺衣少食的宾阳县姚村五保户老人姚振安,成为这个派出所的帮扶对象。平时,民警们主动照顾老人生活,过节上门探望慰问,给老人送去儿女般的温暖。直到2001年93岁的姚振安老人辞世,民警们对这位老人的关爱29年从未断歇。
1990年,黎塘站派出所(现宾阳站派出所)青年民警看望受帮扶的姚振安老人。(宾阳站派出所供图)
黄炳华是宾阳县姚村一名治安联防队队员。1994年,28岁的黄炳华在制止犯罪分子盗窃行动中不幸离世,留下老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看到黄家失去了顶梁柱,派出所“青年学雷锋小组”挺身而出,主动担负照顾这个家庭的重任,直到黄炳华的三个孩子长大成人。
黄爱明是宾阳县黎塘镇梁村一名五保户老人。2008年,派出所将她列为帮扶对象。平时,派出所民警利用休息时间,开车到12公里外的梁村看望这位老人,给她买生活用品,陪她聊天,帮她做家务。逢年过节,还给她带去礼物,和她一起过节。
2023年2月5日,元宵节。“阿婆,我们看望您来了!”时年92岁的黄爱明老人刚要起床,派出所民警秦勇就提着汤圆轻轻敲门。“大冷天,阿婆基本上是这个点才起床。”秦勇说,“我们特意选这个时间来看她,来早了怕影响她休息。”
推门进去,民警喻恋涵赶紧坐到床边,帮阿婆披上厚外衣,问她冷不冷。“你的手比我的手还冷呢!”阿婆这句话,让大家笑开了花。一旁,民警黄立华烧开的红糖水翻滚着汤圆,屋里热气腾腾。当黄立华把煮好的汤圆端给老人时,她一边吃一边嚷嚷要民警一起吃,满屋欢声笑语。
2023年2月5日,在广西宾阳县黎塘镇梁村,宾阳站派出所民警给黄爱明老人煮汤圆。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这些温暖故事所承载的无私与大爱,在派出所已薪火相传半个世纪。从以前的黎塘站派出所到现在的宾阳站派出所,从1972年的“青年学雷锋小组”到现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这份爱心接力从未间断。派出所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许,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2月12日,猜完灯谜煮汤圆,当张何花5姐弟和民警们围着炉子一起下的汤圆煮熟后,樊鸿洋拿起勺子端着碗让孩子们各自说想吃多少个汤圆。“我要5个”“我要8个”……樊鸿洋给张何花的三弟张洪来打了10个汤圆,“你平时能干点,你吃10个”,孩子们一阵欢呼。窗外春寒料峭,屋里暖意融融。(记者陆波岸)
2月12日,在南宁铁路公安局南宁公安处宾阳站派出所,民警和张何花5姐弟吃团圆饭。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