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交通新跨越 开放再提速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
2月11日,2025年全区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全区交通运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回眸2024年,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破万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平陆运河初展雄姿……广西交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断擦亮交通强区建设底色。
一年春作首,攻坚竞争先。
从漓江之滨到北部湾畔,从施工一线到保畅现场,从运输服务到执法巡查,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全区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部署要求上来,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建功立业,推动交通强区建设加速跑。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八桂大地,大道通衢。
2月15日上午,南宁东站,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的G5503次动车组列车呼啸驶出,约48分钟后,抵达193公里外广西最大的侨乡玉林市。
历经4年多建设,作为连接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珠高铁南玉段建成通车,加速广西“东融”的步伐,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给广西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高铁开通后,南宁与玉林间铁路最快通行时间由1小时44分钟缩短至48分钟,为沿线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也为玉林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带来了新机遇。”玉林市玉商总会常务副会长陈少佳表示,玉林是中国第三大中草药专业市场和中国最大的香料交易中心,高铁通车为全国客商前来玉林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也为当地的中草药、香料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群山阻隔到山海相连,南珠高铁南玉段建成通车是这十余年来广西高铁建设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广西第一条高铁——衡柳铁路开通运营开始,广西高铁从无到有,进入突飞猛进的建设阶段。截至2024年底,11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全区所有设区市通达高铁,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400公里,铁路网络总规模接近6000公里,建成了高质量的“1—3—6小时高铁交通圈”。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并驾齐驱、飞速发展,两者共同构建起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陆路运输大通道。
融水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由于被重重大山阻隔,融水山区腹地四个乡镇的一众景点“养在深闺人未识”。“游客进来难、留住难、消费更难”成为当地的无奈。
如今,崭新的高速公路如巨龙般穿行于融水青山绿水间。从此,山不再高,海不再远。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厚重。融安至从江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融安至安太段)的开通,让原本只是闻名于当地的盛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
“这是一条开放路、致富路、希望路。”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卫军告诉记者,高速一通,发展畅通,融水将积极布局产业,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南玉珠高速广西段全线贯通、南湛高速广西段通车、岳圩口岸高速通车……一条条省际高速、抵边高速相继建成,广西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2024年,全区17个高速公路项目(路段)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约993公里、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环十二横十三纵二十五联”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
一路通,百业旺。截至2024年底,全区已累计建成61条出省出海出边陆路大通道,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不断完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在八桂大地加快实现,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依托日益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邮政快递枢纽在广西不断完善布局,邮政行业各项数据指标成绩亮眼:2024年,全区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86.9亿标准量,同比增长42.9%,增速居全国第1。
全力推进高效互联互通
人勤春来早,开年即“开跑”。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2月15日,平陆运河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铁臂飞舞。建设者们正在抢抓时间对船闸主体进行混凝土浇筑,加速推进这个广西所盼、桂运所系的“世纪工程”。
“今年是平陆运河建设的关键之年,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70亿元,基本完成土石方开挖和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实现航道基本成型。”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耀飞表示,当前,广西正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项工程进度,全力以赴将平陆运河打造成为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
一年多后,这条全长134.2公里的梦想之河,将让广西江海通达、贯通内外。“一江春水向南流,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美好图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从运河看广西,新的希望拔节生长。
当前,八桂大地到处吹响着争分夺秒、奋勇向前的号角。2月12日,在桂西北山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广西段96个工点机械轰鸣,2800多名建设者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实现33座隧道全部进洞施工。
2025年,广西铁路建设将持续主动对接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黄百铁路等在建项目,争取新开工云桂沿边铁路文山至靖西段、黔桂铁路增建二线等项目,建成南凭高铁崇凭段,加快建设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为进一步接断点、通堵点,广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建设正快马加鞭,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注入持续动力。
眼下,在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苍梧至昭平高速公路建设一线,工人们正在加快路面水稳层的铺设,机械、人员密切配合,铆足干劲推动项目进度,全力冲刺年内建成通车目标。近年来,广西加快构建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格局,已建成通往大湾区铁路4条、高速公路10条,加快构建两广互通、通达港澳、联接东盟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纵横千里,何惧前路。新的一年,广西交通运输系统将聚焦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交通强区,稳定交通运输有效投资,深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抢抓机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千里西江,百舸争流。
位于梧州市的长洲水利枢纽,宽阔江面上,满载货物的货船排队通过船闸,连绵的船队沿着西江一路向东,通达粤港澳大湾区,构成一幅黄金水道兴旺繁荣的图景。
2024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过货量突破2.24亿吨,同比增长22.1%,再次位居全国天然河流船闸年过货量首位。
不只是内河,北部湾港也不断刷新世界一流海港建设的“进度条”。2024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0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12.4%,均稳居全国前十。
机场方面,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双枢纽”加快建设,机场改扩建工程(二跑道)、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3.2%。
广西发挥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区位优势,持续推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广西新增西部陆海新通道始发图定班列5条,线路拓展至12条,辐射我国18个省(区、市)73个城市156个站点,通达全球126个国家及地区的548个港口;累计开通80条集装箱航线,通达东盟国家及全国主要沿海港口;累计开通17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深度连接广西与东盟及南亚10个国家的17个城市;开行中越跨境直通班列(经凭祥铁路口岸)2264列,同比增长71%。开辟“柳钦”“桂渝”“两广”等城际快捷班列,加速人流、物流畅通,面向东盟更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形成。
立足“三沿三联”独特区位优势,广西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广西加快推进通边达海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越南的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合作,加快构建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如今广西对接越南边境口岸的高速公路已增至9条,与越南的跨境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广西坚持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加快构建两广互通、通达港澳、联接东盟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正朝着建成‘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的‘交通大省’目标迈进。”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可表示,到2035年,广西将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届时,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影响力将明显提升。(记者 黄远来 通讯员 黄静兰 李雪芝 韦念 实习生 罗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