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擂响奋进鼓 “十虎竞玉林”
2月17日至21日,玉林市两会召开,吹响春天里的奋进号角。
过去的一年,玉林市经济总量持续稳居全区第一方阵,玉林成为广西第4个沿海城市,获列平陆运河经济带核心城市,入选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成功创建中国长寿市,在全国全区的战略地位全面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站在新的起点,玉林如何乘势而上、攻坚克难,锚定新目标、擘画新蓝图?
坚持实干为要,打好关键之年关键之战。玉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十虎竞玉林”新局面,围绕“1158”目标任务体系,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园区发展,推动全市7个县(市、区)和3个市直产业园区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全面推进“六个提档升级”,实施“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新三件大事,加快建设清朗繁荣文明和谐美丽新玉林,努力在广西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作贡献。
项目为王 “玉商回归”累计引进项目559个
【会场传声】玉商玉工回归风起潮涌,投资总额突破千亿元,累计引进玉商回归项目559个,带动玉工回归6.2万人。
【新闻观察】
2月14日晚,远在广东深圳市,一场由玉林市驻粤商协会、玉商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召开。玉林市在粤玉商代表、商协会代表、人工智能行业代表、青年企业家代表、深圳本地企业代表、玉工代表踊跃发言,对玉林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回家,是每个游子内心深处最厚重的情感。我们通过建立乡情联络、文化归引、平台招引等机制,让广大玉商玉工想回来、落得下、发展好。”玉林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邓国忠介绍,在将玉商玉工回归作为全市“一号工程”来思谋定位和战略擘画的一年半时间,玉林市共招引回归项目559个,总投资1151.73亿元。
玉商回归推动了项目回投、产业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聚,帮助数万个家庭夫妻团聚、老幼顾及,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综合治理双丰收、双促进。
玉商玉工回归还在“玉品出海”“玉商出海”“玉企出海”方面加速成势。玉林是全国著名、广西最大的侨乡。“侨”纽带在玉林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中发挥起重要作用。去年,玉林圆满举办了全球玉商发展大会、海外华侨华人玉林恳亲大会等活动,成功申办世界客属第35届恳亲大会,揭牌成立广西首个海外综合馆容县特色产品马来西亚展示中心,指导设立商贸联络中心6个,建成海外仓7个;龙潭临港产业园与印尼波马拉工业园区签约合作。
玉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杨健委员建议,做好玉商玉工回归提质升级工作,要利用好玉博会、药博会、香博会等平台,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带,精准邀约全球采购商走进来,帮助企业更好对接市场和客户。同时,用好玉林侨乡优势,在“玉商出海”“玉品出海”上持续发力,建立与东盟国家华侨华人社团常态化联系机制,为企业出海做好服务对接,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寻商机。
产业集聚 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会场传声】玉林龙潭临港产业园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玉林首个300亿元园区;玉林高新区产值突破100亿元;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值达到280亿元;北流“两湾”产业园产值达到167亿元。
【新闻观察】
玉林龙潭产业园区是玉林向海经济的“龙头”。近日,园区内的广西柳钢中金不锈钢有限公司,工人们正抓紧生产一批来自广东的订单。去年,企业创新研发了0.16毫米极薄规格冷轧板和400系列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青睐。
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管委主任林博亮代表介绍:“近年来,园区在经济总量、产业链建设、园区承载力、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五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形成新能源材料、不锈钢材料、铜基新材料三大新材料产业集群,银亿、柳钢、华友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速发展。去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45%。”
今年,玉林市将大力发展园区工业,报告提及“园区提速发展行动”时明确,力争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300亿元。其中,龙潭临港产业园将加快推进桂铜、好帝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产业链延链补链精准招商,全力以赴向500亿产值园区行列迈进。
此外,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值目标突破300亿元,玉林高新区产值目标突破120亿元。加快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玉林片区建设,壮大五大主导产业。
新的一年,玉林市擘画发展临港工业,提出依托玉林海港码头和龙潭临港产业园,以华友锂电、柳钢中金等为龙头,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壮大新材料、不锈钢、有色金属、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等临港产业,打造千亿元级临港产业园区,奋力打造广西向海图强新增长极。
“过去一年,玉林福绵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6万人次,海港码头首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66万吨,南玉高铁开通运营,‘修机场、造海港、通高铁’三件大事圆满收官。”玉林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世亮委员说。
他建议,强化战略对接,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加速向海图强;聚焦项目建设,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对新三件大事涉及的重大项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类,深入研究政策导向,争取更多政策扶持与资金倾斜,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文化赋能 “潮流玉林”文化IP火爆出圈
【会场传声】玉博会、药博会、香博会亮点纷呈,“十字街”等“潮流玉林”文化IP火爆出圈。
【新闻观察】
2月12日,元宵节。玉林十字街火树银花、流光溢彩,一场“元宵喜乐会”系列活动吸引观众如潮。非遗展演、国潮巡游、民俗互动等内容,华丽呈现了玉林市文化塑城工作带给市民和游客的文化大赏。花灯猜谜、年画拓印、龙狮巡游以及颇有玉林本土特色的剪纸、茶泡、羽毛画、桂南采茶戏等非遗项目,都让游客沉醉其中。
落实“广西旅游年”活动,做好“百业+文旅”“文旅+百业”大文章,是玉林市两会上有关文旅产业发展的响亮声音。今年,玉林市部署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大容山滑雪馆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高山、温泉、中医药(香料)等康养旅居疗养品牌,加快农工商文旅体三产融合,培育一批文旅跨界融合新业态,优化一批精品旅游路线。
玉州区区长莫景彪代表表示,玉州区将全力打造“五个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文化塑城方面,将提档升级,打造文化塑城2.0版本,举办多场文化艺术节,推进十字街片区改造,加快金城商圈等项目建设,探索“非遗+文创”模式,打造玉州文化IP,发展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去年9月,玉林捧回了“中国长寿市”的金色牌匾,为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玉林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巧委员介绍,在中药材(香料)、文旅产业的加持下,玉林的康养产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投资超30亿元的“千亩生态乐活城”等一批大型康养项目落户;遴选了10家玉林市首批“中国长寿市·玉林市特色产品(食品)”和5条“康养鬱城”精品旅居线路,玉林的长寿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民生实事 “连心”工程夯实城市幸福之基
【会场传声】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教育东路整体提升、民主南路改扩建、谷山村至玉林二环北路改建等工程顺利完成。改造提升城区防洪排涝项目7个,改造老旧小区1.1万户。
【新闻现场】
“用老百姓的‘脸色’来检验我们工作成绩的‘成色’……”2月8日,在玉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玉林市委书记王琛的话,传导了全区“新春第一会”关于“干部干得好不好,评判权交给老百姓”的鲜明导向。
2月18日,记者在位于文体南路的排水防涝管道改造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分工合作,对原有路面进行破除,并开挖沟槽,运输渣土的车辆及时清运渣土。整个施工现场井然有序。
城市地下排水管渠,是城市的“里子”。去年以来,玉林市实施一批“连心工程”项目,着力解决城区易涝积水、部分片区雨污混流等地下排水设施基础薄弱问题。其中,玉林市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一期)总投资约1.98亿元,涉及城区12个路段,共建设各类排水管渠约21公里。
站在新的起点上,玉林市提出全力推进“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新三件大事,让玉林人民为之振奋。
北流市新圩镇是玉林北站高铁枢纽的所在地,近半镇域纳入了玉林高铁新城建设范围,在“建枢纽”方面承担重要使命。北流市新圩镇镇长陈军代表评价说:“新三件大事的部署,极具战略发展眼光。我们将抓住机遇,全力配合项目引进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项目在新圩镇顺利落地开工、建设发展,同时关注和协调好民生需求,让群众从‘建枢纽’民生实事中受益。”
数读玉林
2024年成绩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是近年来增长最好的一年。
●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9%,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区第一。
●新增市场经营主体5.9万户,总量超46万户,稳居全区第二。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6%,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累计引进玉商回归项目559个,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
2025年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左右。
●粮食产量16.5万公斤左右。
●打造千亿元级临港产业园区,力争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300亿元。
●常态化谋划在库重大项目600个、总投资6000亿元以上。
●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个百亿元产业,培育2—3个特色产业。
(摘自2025年玉林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