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景区 碰出新火花-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5 02/21 09:58:25
来源:广西日报

非遗进景区 碰出新火花

字体:

【原标题】非遗进景区 碰出新火花

  初春的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晨雾如纱,轻轻笼在青石板路上。街巷两旁的木门前,绣娘手中的针线翻飞,丝线在指尖缠绕,绣球上的花朵渐次绽放,不远处,飘来悠扬的山歌,醉人心扉。“制作绣球包括绘画图案、手工绣花、填充缝合、组合成型、串珠流苏装饰等步骤,一些游客特别感兴趣,学习制作完成后,还把绣球带回家。”绣娘马桂验说。

  旧州街有文昌阁、绣球风情街等景观,当地500余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绣球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如今成为广受欢迎的伴手礼,绣娘根据不同用途,在绣球内部填充中草药或香料,挂在门口销售。

  靖西致力于传承发展壮族绣球制作技艺,通过政策和引导资金扶持,将旧州街建成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旧州绣球一条街,不仅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还拓展旅游新业态,丰富游客体验。如今,绣球从手工艺品转变为文化符号,年产值超2000万元。

  驱车深入那坡县黑衣壮古寨,黑衣壮妇女手捧米酒,用古老的“尼的呀”山歌迎接远客。寨子里的木楼依山而建,游客们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体验打糍粑、织壮锦,或在广场与村民共舞。村民杨桂金感慨道:“我以前在外打工,现在返乡参与非遗展演,村庄变成了景区,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夜幕降临,黑衣壮古寨的篝火燃起,游客和村民围着火堆唱着歌、跳起舞,留下美好的记忆。这样的文旅融合新场景在百色市遍地开花:舞狮在田阳区田州古城迎春,舞龙在乐业县田园翻腾,苗族同胞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跳坡节表演芦笙舞……非遗与节庆、山水、民俗深度融合,碰撞出“新火花”,持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赏非遗、看民俗、品美食。

  近年来,百色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让非遗在新时代展现蓬勃生机、绽放新的光彩,提升旅游文化底蕴。非遗进景区,“景”上添花。春节假期,该市接待游客347.01万人次,同比增长19.3%;实现旅游收入25.53亿元,同比增长20.2%。(记者 凌聪)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