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来广西图书馆看展:“新华社的照片,架起了乌英苗寨沟通世界的桥梁”-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3/30 09:24:36
来源:新华网

三月三来广西图书馆看展:“新华社的照片,架起了乌英苗寨沟通世界的桥梁”

字体:

  新华网3月29日电 “有图千里来相会!”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党总支部书记梁成张感慨。

  从桂黔交界的乌英苗寨到首府南宁,这位苗族村干部耗时两天、跨越500多公里,辗转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只为向观众讲述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与新华社记者“七年之约”的故事。

  3月28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摄影展在自治区图书馆开幕。展览以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的近500张影像为脉络,全景展现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壮阔历程,其中广西展区以238张纪实照片,聚焦“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主题,生动呈现了广西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时代画卷。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成张在开展仪式上发言

  在开展仪式上,来自桂黔交界处乌英苗寨的动人故事,成为光影长卷中最温暖的注脚之一。

  乌英苗寨,一座横跨广西融水与贵州从江的百年苗寨,曾因山高路远、发展滞后深陷贫困。2017年起,新华社记者黄孝邦将镜头对准这片土地,每年驻村超百日,用数万张照片记录下乌英苗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过程中的蜕变:泥泞山路变身硬化车道,木楼瓦房升起炊烟与笑声,双语课堂里苗语与普通话交织,芦笙节上银饰与彩绣辉映……七载光阴,黄孝邦从“外来记者”变成“苗寨家人”,成为影像之外更动人的风景。

↑梁成张(左二)和黄孝邦(左一)一起观看摄影展

  “新华社的照片,架起了乌英苗寨沟通世界的桥梁,极大地推动了乌英苗寨的发展。”梁成张细数影像带来的改变——七年来,乌英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广西民族团结示范屯、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示范屯、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大量新华社照片提升了乌英的知名度,促进了苗寨旅游发展……

  此次摄影展,乌英苗寨的今昔对比组图尤为震撼,这些被新华社镜头定格的瞬间,不仅是社会变迁的切片,更是八桂大地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缩影。

  梁成张还向观众发出邀请:“来乌英吧,用你们的镜头和笔,用图片的力量,推动乌英苗寨继续前进。”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