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4月4日电(杨彩艺)南湖畔壮家山歌悠扬,“疗愈花园”里绿意葱葱,文化体验区内笑声朗朗……近日,2025年第五届南宁(南湖公园)花境大赛开幕式暨颁奖仪式在广西南宁市举行,“‘邕’爱老小新·同绘石榴情”民族文化体验展示活动同期举办。

第五届南宁(南湖公园)花境大赛颁奖仪式现场。
今年的花境大赛以“疗愈花园”为主题,汇聚了24支由50家单位组成的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伍利用30平方米的自然场景进行设计展示,将园林艺术与儿童需求结合,通过自然教育、科普互动等设施,构建儿童亲近自然的生态空间。

参加文化展示活动的儿童在品尝节日美食。
在“‘邕’爱老小新·同绘石榴情”民族文化展示活动现场,民歌旋律与孩子们的欢笑交织,家长与孩子围坐在非遗体验区制作五色糯米饭和艾叶糍粑,热气蒸腾中传递着传统与童真的交融。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民族文化与儿童友好理念自然结合,孩子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城市建设的‘小见证者’。”南宁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培训部负责人王春芸介绍,作为广西首个覆盖“一老一小”全龄服务的公共空间,南宁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举办30余场儿童友好主题活动。
近年来,南宁市不断构建完善儿童友好政策体系,出台《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围绕5大领域48项任务,全市多领域、多部门广泛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创建。
每逢周末,市民蒋女士喜欢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青山大桥下的大型沙坑游玩。她说,这是宝爸宝妈遛娃的好去处,孩子带着工具玩沙,家长则在草坪搭建帐篷休息,实现了遛娃休闲两不误。
走进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建的综合楼专门增加了儿童病房设施设备,以1米儿童视角设计打造童趣空间,“医院即乐园”的沉浸式体验从视觉与心理上消除儿童对医院的恐惧,有效缓解儿童就诊抗拒心理与焦躁情绪。
自2023年4月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以来,南宁市将儿童视角融入城市规划。2024年,投入5871万元,推进儿童之家创建、打造星级家长学校、建设儿童友好口袋公园等8个儿童友好项目,建成11个试点单元、4个儿童友好口袋公园。
通过破解托育、教育等领域难题,南宁市不断健全完善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体系。2024年建成公办中小学校及幼儿园25所,新增学位2.09万个;全市托育服务机构达1587家,提供托位3.71万个;“出生即入户”便民改革在马山县等4个区县试点,新生儿家庭办事效率提升60%。
儿童安全出行也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南宁市多部门联动,按照“一校一方案”模式,广泛推行邻里护学公交,开通167条护学公交专线,提供“点对点、一站直达”的定制公交服务,覆盖123所中小学。“码上回家·预约小精灵”小程序优化接送流程,校园周边拥堵指数下降54%,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50%。
“南宁的实践表明,每一处适儿化改造、每一项精准服务、每一场文化互动,都是城市温度的流露。”南宁市妇联主席吴秀红表示,南宁市将以儿童的目光重新丈量城市发展尺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包容、温暖的环境中向阳生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