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4月4日电(记者何丰伦)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紧围绕"强基层、促发展"核心主线,夯实基层网底、创新管理机制、深化防控效能三大举措,努力在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交出满意答卷。
强基固本
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李阳翻开培训记录说:“过去乡村医生培训存在‘最后一公里’断层,现在我们直接把课堂搬到村头巷尾。”
2024年,宾阳县疾控中心开展“强基层、促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巡回(或移动)课堂+实战演练+三基考核”培训机制,由中心8个科室的业务骨干到基层开展传染病、慢性病、艾滋病防控和预防接种等专题培训76场,覆盖全县19家卫生院,乡村医师及公卫人员983人,共培训2963人次。“送教上门”把宏观学习化为精细打磨,把传统授课化为实操教学,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为县内医疗机构56名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等公共卫生知识带教培训。同时派出3名职工前往县传染病临床实践基地进行临床诊疗技能、院感防控等学习培训。此举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敏锐性,实现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的协同发展。
贯彻落实“疾控监督员派驻制”,着力破解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执行弱”难题,派出3名专职疾控监督员进驻县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通过“日常巡查+数据监测+问题整改”方式,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施动态监管,形成“发现问题—即时反馈—闭环整改”的工作机制,推动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控的主体责任。
中心将内部人员培训视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邀请上级专家来中心授课和指导,另一方面组织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土专家”传授(分享)经验。积极引进外部人才,近3年吸纳了13名本科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加入疾控团队。
新入职的预防医学硕士甘秀凤说:“中心实施的‘以师带徒’制度,让我快速完成了从学术研究到实战应用的转变。”目前,疾控中心人才培养已融合“师徒结对+轮岗历练+项目攻坚”多种方式,2024年就培养出4名新生代技术骨干,4名骨干陆续被自治区、市疾控中心招录赴区内外进修深造。
创新领航
走进疾控中心大楼,公开栏上的“季度之星”评选公示格外醒目。中心积极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活动,实行季度小评、年终总评,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2024年,中心通过举办疾控成果展PPT大赛、气排球联赛等多项文体活动,将团队凝聚力转化为发展动能。在全县朗读大赛中,12名青年职工斩获佳绩。
宾阳县疾控中心对标市级实验室建设标准,进一步巩固和扩展计量认证的成果。2024年全年水质消毒副产品等7个项目通过自治区资质认证,16项盲样考核全部达标。在研的6个科研项目中,2个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效能跃升
肺结核成功治疗率96.34%;适龄儿童接种率99.28%;肿瘤登记达标率100%,农村癫痫患者追踪超额完成任务;实施“健康巡讲+新媒体传播”,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比提升7.9%。“宾阳疾控”新媒体矩阵年度发布科普作品190篇,视频播放量突破13万次。其中《宫颈癌》作品点击量达7.6万,《登革热防控之霸总归来》科普视频,获评广西“十佳作品”。
宾阳县中心实验室里,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设备高效运转。疾控中心检验科负责人彭宗林说:“我们的检测数据已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这支主要负责职业卫生管理、饮用水、学生常见病监测、评价等工作的卫生监测技术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5岁,2024年完成22家企业尘肺病随访,农村饮用水监测荣获国家表彰。
与此同时,宾阳县疾控中心建立了良好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盘机制,着力总结提升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及水平,建立“情景构建-桌面推演-实战拉练”三级演练体系,努力打通处置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