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移”出来——来宾市多措并举推进水库移民和易地搬迁工作显成效-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5 04/11 17:34:52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幸福生活“移”出来——来宾市多措并举推进水库移民和易地搬迁工作显成效

字体:

  原标题:幸福生活“移”出来——来宾市多措并举推进水库移民和易地搬迁工作显成效

  “搬”出新生活,“扶”出幸福路。近日,走进广西来宾市合山市易地搬迁安置点向阳小区,宽敞整洁的道路旁鲜花绽放,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下孩童嬉戏,搬迁群众围坐在凉亭里闲话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小区环境好了,生活也舒心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搬迁户李女士笑着说道。这正是来宾市水库移民和易地搬迁工作成效的生动注脚。

美丽如画的金秀瑶族自治县胶厂屯。人民网 付华周摄

美丽如画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青山村委胶厂屯。人民网 付华周 摄

  近年来,来宾市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多措并举抓细、抓实、抓牢水库移民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前两年实现中央提出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移民收入目标,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后扶项目“实打实” 移民钱包“鼓起来”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是移民事业的“主战场”。据悉,来宾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分布在该市41个乡镇194个村委948个屯(小组),国家核定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8.66万人,另有小型水库移民6.65万人,移民工作点多面广、工作繁杂。

象州县妙皇乡思高村。人民网 付华周摄

象州县妙皇乡思高村。人民网 付华周摄

  自2006年国家启动水库移民后扶工作以来,来宾市累计争取移民后扶项目资金11.9亿元,其中近三年便达4.2亿元,资金争取力度连续三年位居广西前列。该市立足移民实际需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技能培训等精准发力,形成“项目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的良性循环,为移民群众打造致富增收“金钥匙”。

  在合山市河里镇移民村集体经济项目水稻产业中心,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高效运转,金黄的稻谷经过脱壳、筛选、包装,变成一袋袋优质大米销往各地。“项目不仅解决了就业,年底还能分红,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不少!”村民谭先生的喜悦溢于言表。

  产业兴则移民富。在兴宾区凤凰镇、平阳镇等移民“双高”基地,甘蔗水肥一体化项目覆盖3.6万亩蔗田,亩产提升超1吨。移民群众周先生感慨:“以前靠天吃饭,现在科技助力,增收看得见!”此外,铁皮石斛种植、瑶医药浴开发……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为破解技术难题,来宾市还成立移民项目管理专家库,涵盖生产开发、法律法务等领域,为产业发展注入“智动力”。

种植户察看哈密瓜生长情况。人民网 付华周摄

种植户察看哈密瓜生长情况。人民网 付华周 摄

  2024年,来宾全市移民年均收入达18840元,占该市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100.3%,首次超过当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在广西率先实现中央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移民收入中长期目标。

  后续扶持“暖人心” 搬迁群众“稳下来”

  从“忧居”到“优居”,从“扎根”到“融入”,来宾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忻城县思练镇鸿源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摘得“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一个个“国字号”荣誉背后,是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真实写照。

  “小区环境美了,孩子上学近了,看病也方便了!”在忻城县思练镇鸿源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蓝先生对生活变化赞不绝口。目前,来宾市已建成28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共提供10260套安置住房,惠及10260户40800多名搬迁群众。安置点周边教育、医疗机构完善,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医、入学需求。此外,为满足搬迁群众出行需求,该市还新建了10653平方米的电动车停车棚,配备1632个电摩充电桩和42个新能源轿车充电桩。

配套设施完善的忻城县北更乡金银花易地搬迁安置点。人民网 付华周摄

配套设施完善的忻城县北更乡金银花易地搬迁安置点。人民网 付华周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来宾市通过“春风行动”“点对点”送工服务等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8万个,帮助9661户20042名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产业扶持同步发力,该市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202万元,支持5842户发展特色种养;建设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项目44个,完成投资6844万元,为搬迁群众铺就“家门口”的致富路。

搬迁群众在安置区内的就业车间务工。人民网 付华周摄

搬迁群众在安置区内的就业车间务工。人民网 付华周 摄

  在工作中,来宾市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始终以“移民冷暖系我心,移民事业系我身”的工作信条服务移民群众,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策划实施大批项目,积极解决群众“微心愿”。2024年,该局争取到30余台电脑,改善了一批移民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办公条件。

  安置攻坚“啃硬骨” 畅通渠道“护稳定”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来宾市水库移民工作的“硬骨头”。在武宣县桐岭镇四安村下安屯,原本低洼易涝的土地被抬填成平整的安置区,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果蔬长势喜人。“以前怕水淹,现在住新房、种大棚,收入稳当!”四安村党总支部书记廖寿荣表示,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转变,折射出了移民安置工作的扎实成效。

四安村下安屯哈密瓜种植基地。人民网 付华周摄

武宣县桐岭镇四安村下安屯哈密瓜种植基地。人民网 付华周 摄

  截至目前,来宾市累计完成大藤峡移民安置投资67.9亿余元,占补偿总任务的91.85%。移民安置工作中,信访问题是反映移民诉求、协调矛盾和维护稳定的重要环节。面对复杂的信访问题,来宾市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坚持“一线工作法”,主要领导带头深入现场协调矛盾,成功化解某村征地补偿上访事件;建立移民安置诉讼诉前沟通机制,畅通诉求渠道,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

  “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来宾市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继续聚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易地搬迁及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来宾市库区移民安置等重点工作,以移民需求为导向,持续发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移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桂中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水库移民与易地搬迁群众正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一幅“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幸福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付华周 蒙立伟)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