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助小微企业拔节生长——广西创新融资机制破解小微融资难
小微企业活,则经济兴。
在广西,数以万计的小微企业分布于千行百业、遍布城市乡村,它们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大、活力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由来已久,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2024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国家、省、市、区(县)四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我区迅速落实国家部署要求,建立自治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和协调作用,精心谋划,多措并举,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小微企业。
据统计,依托该工作机制,截至今年3月15日,全区累计已有24.92万户小微企业获得授信,24.69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累计授信4365.98亿元,累放贷款2755.41亿元,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效果明显。
直达基层,突出一个“准”字
“相比大中型公司,小微企业的融资经历少,对市面上各个银行的融资产品和服务了解不充分。”不少小微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面临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面对公司资金短缺问题,我们不清楚如何选择合适的融资产品,不清楚从哪些渠道能够真正快速获得资金支持。”
2024年10月,广西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各区(县)相应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开展调研指导服务,让企业快速了解融资政策和产品,推进银企沟通对接。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帮助我们对接到了合适的银行。”近日,柳州市一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到5天,公司账户便收到100万元的贷款。
“我们借助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广西)及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汇总梳理形成小微企业名单,各区(县)工作专班据此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全量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形成‘申报清单’。”4月3日,在广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莫前锋介绍,工作专班将根据“申报清单”进一步梳理形成“推荐清单”,推送给相关银行机构进行对接、服务。
要实现全量摸排,可不是一件易事。
起初,基层力量比较薄弱、人手紧缺,工作专班走访压力颇大。对此,广西金融监管局发动全区约2万名银行基层员工加入走访摸排队伍,发挥专业优势,快速筛选有效信贷需求,大幅提升走访质效,短短3个月,全区小微企业走访覆盖率由38%提升至78%。自2024年10月15日至今年3月15日,全区工作专班共走访企业84.31万户。
为了提高工作机制运转效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编制《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操作手册》,并会同广西金融监管局制定“千企万户大走访”实操手册,形成任务明确、内容具体、操作便捷的工作指引。
“专精特新、外贸企业等是重点支持方向。”广西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胡英全介绍,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服务需求往往“千人千面”,全区多家银行聚焦不同行业和类型的小微企业差异化、多样化融资需求,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从“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变。
此外,全区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还“量体裁衣”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主动跟进企业各个阶段经营发展的融资需求。例如,针对小微企业中的科技型企业,全区多家银行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推出“技改贷”“设备更新贷”“科创贷”等系列产品,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让“雪中送炭”变成“长期供暖”。
简化流程,突出一个“快”字
不久前,南宁新歌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一个大订单邀约,但由于从签订合同到制作、验收、收款需要垫资一段时间,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金明显不足。
“我们也考虑过贷款,但是担心贷款申请流程太长,恐怕还没等到贷款发放,订单就已经飞走了。”该公司负责人郭赵伟说出顾虑。
正当郭赵伟为资金难题发愁之时,交通银行广西区分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了解到企业的情况。
“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后,我们专门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不到两天就完成400万元贷款的审批发放。”交通银行广西区分行客户经理邱健伟介绍说。
400万贷款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小微企业融资“解渴”。“贷款一到,我们就有底气了,成功拿下了这个订单!”如今,望着隆隆运转的车间,郭赵伟难掩喜悦之情,“今年营业收入预计能因此提高6%。”
一直以来,审批流程环节多、抵押物评估流程繁琐等,是导致小微企业贷款周期长等共性问题的重要原因。
如何疏通这个堵点卡点?广西金融监管局精准施策,会商相关金融机构,推动优化审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压缩小微企业获贷周期,充分满足小微企业“频”“快”“急”的融资需求。例如,交通银行广西区分行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线上业务审批时间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浦发银行南宁分行依托“浦惠来了”App的“一键续贷”功能,简化续贷材料,减少人工审核流程,最快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
当前,区内多家银行已对“推荐清单”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实现快对接、快审批、快放款,缩短企业的“等贷”时长。
此外,对于贷款到期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区内多家银行还提供无还本续贷支持,使其无须偿还本金即可办理续贷,大大减轻企业一次性偿还本金的压力,帮助企业维持现金流从而实现稳定运营。截至目前,我区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870亿元,同比增长10.18%,增速远超同期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降低成本,突出一个“惠”字
“贷款除了利息,还有不少隐性成本,如手续费、评估费等。贷款虽然可以解一时之急,但是日常公司的财务压力较大。”不少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高昂的融资成本是企业不敢轻易贷款的重要原因。
“小微贷款市场利率扣除风险成本后较难覆盖业务成本,实在难以给出优惠的价格。”对于“融资贵”难题,不少银行也同样头疼。
面对小微企业“喊贵”、银行“喊难”的局面,我区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努力促进各方降本增效、互利共赢。
“由于中小企业较为分散,我们在寻找贷款客户上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如今,通过工作专班提供的‘需求清单’和‘推荐清单’,我们能迅速、精准对接到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大幅提升融资服务效率。”不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银行能够有效节约信息收集成本、缩减中间环节,降低获客成本。
此外,政府部门也积极助力银行“让利”。
广西金融监管局指导区内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严格落实普惠信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不低于50个BP的政策要求,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截至2025年2月末,广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3.89%,较年初再降0.24个百分点,位列全国利率最低的省区之一。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增信作用,与广西融资担保集团、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合作开发园企振兴担、工业新兴产业担保基金等融资担保产品,建立风险分担机制。2024年共安排风险补偿资金7576.86万元,撬动小企业获贷款773.15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117.51亿元。此外,2025年1—2月,全区政府性融资担保直保机构累计支持小微企业担保贷款投放78.25亿元,年化综合担保费率降至0.73%。
自治区商务厅利用外经贸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融资成本给予一定比例支持,2024年广西获支持企业超过1600家,降低融资成本超9000万元。
“这些变化和政策真是实打实地为企业融资‘松绑’减负。”柳州市一化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此赞赏连连。据了解,依托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政策,该公司不仅获得了银行1000万元授信,而且还获得了桂惠贷—工业资金流动贷1000万元贴息额度,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0万元的财务成本。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力解决。莫前锋介绍,下一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推动“推荐清单”内企业与银行100%对接,确保应贷尽贷。同时,继续提升机制运行质效,全力推动协助解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政策“暖意”化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暖流”。(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郭亚琼 实习生 何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