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州市扎实推进就业促进行动,聚焦灵活就业群体需求,通过建设零工市场新阵地、积极探索就业服务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更精准、更便利的服务,让公共就业服务在最基层“生根发芽”。
平桂区黄田镇路花村村民陆莹曾以务农和做零工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陆莹经朋友介绍了解到贺州市零工市场这一平台,在登记个人信息后,没过多久就入职了姑婆山景区附近的一家民宿。“我现在的工作挺好的,每个月的工资比市区同类工资还高,离家也近,让我的心一下子踏实了。”陆莹说。
为了给像陆莹一样的普通求职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贺州市建设了纵横协同的就业服务阵地,全市设立6个市级、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建立6个零工市场,61个乡镇(街道)均设立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村全覆盖设立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通过举办系列招聘会、开展“点对点”送工等活动,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6万人。
除了实施硬件工程,贺州市还着力改善就业“软环境”。近年来,贺州市人社部门深化“微就业”微信平台服务功能,持续开展“直播带岗”“云端访企”等活动,以云为基、数智赋能提升就业服务。
贺州市把抓好劳务品牌建设作为扩大就业规模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就业导游”服务模式,打造“贺聘系列”服务品牌,积累了丰富的就业服务经验。实施“技能广西行动”,培育“金牌管家”“美食师傅”等特色劳务品牌,累计培训8.16万人次,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贺州市人社部门建立服务重点园区企业用工保障服务机制和就业政策与产业发展“双向反馈”机制,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强化用工企业定期走访举措,引导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持续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有效推动就业与产业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们探索建立‘双向挂牌、挂点联系、信息匹配、政策兑现、联席会商’五项保障企业用工服务机制,逐步形成贴心就业服务、‘就业导游’等成功经验。”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陈苏发介绍。目前,贺州正加快推进市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年内可完成全部主体工程。
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搭建,贺州市有效破解“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大幅提升了全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激发就业新活力。(黄筱珂 蒋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