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山学校跨越9年的教育接力-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4/25 17:32:10
来源:新华网

一所大山学校跨越9年的教育接力

字体:

  4月24日,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左)和黄利老师在交流。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这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所在的山村(4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和学生升国旗(2016年4月28日摄);下图:黄利老师和学生从学校外走过(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给学生上课(2016年4月28日摄);下图:黄利老师给学生上课(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给学生上课(2016年4月28日摄);下图:黄利老师给学生上课(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给学生上课(2016年4月28日摄);下图:黄利老师在教学生画画(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左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辅导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课堂作业(2016年4月28日摄);右图:黄利老师辅导一名学生完成课堂作业(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在黑板上写字(2016年4月28日摄);下图:黄利老师在教一名学生写字(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和学生课间打乒乓球(2016年4月28日摄);下图:黄利老师课间和学生做游戏(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黄利老师和学生课间做游戏(2025年4月24日摄);下图:卢加红老师课间和学生做游戏(2016年4月28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帮一名学生系红领巾(2016年4月28日摄);下图:黄利老师和一名学生在一起(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卢加红老师领着学生回家吃午饭(2016年4月28日摄);下图:黄利老师在给一名学生热午饭(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卢加红老师领着学生回家吃午饭(2016年4月28日摄);下图:黄利老师和学生从学校外走过(2025年4月24日摄)。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pagebreak

  4月24日,在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卢加红老师(后排左一)、黄利老师(后排右一)和学生合影。

  每天清晨,“90后”老师黄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开始带领他们早读。山间层层回荡的琅琅读书声,给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黄利是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苦马田教学点唯一的老师。2016年4月,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当时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卢加红已经59岁。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卢加红老师对是否有新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深感忧虑。他退休后,由于暂时没有新老师,有关部门聘请了一位代课老师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202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南宁等地工作的黄利,在了解到家乡学校需要教师后,决定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黄利家离苦马田教学点大约5公里,她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这个教学点工作5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黄利说,由于学生越来越少,这个教学点也许有一天会被撤并。但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只要这片大山讲台还需要,她就一如既往传好大山教育接力棒,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