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广西深化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观察
北部湾之滨,蓝天白云,潮涌风劲。4月28—30日,来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及东盟国家的中外嘉宾将再次齐聚一堂,共谋国际医学开放合作,共建人类健康新未来。
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医学创新合作是跨越国界的桥梁。
近年来,广西及防城港市以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作为推动国际医疗卫生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持续深化国际医学创新合作特别是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合作,推动跨境医疗多元化、优质化发展,铺就民心相通“健康丝绸之路”。
从举办国际性论坛和开展国际交流务实合作,到创新推进国际医疗产业合作,再到打造跨境医疗卫生合作典范……2019年以来,广西大力推进国际医学人文交流,以实际行动促进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凝聚推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的“上合力量”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医学试验区)是中国政府为推动国际医学创新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设立的重要平台。在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医学试验区始终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东盟国家的医学人文交流与务实合作。
2019年5月,首届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在防城港市成功举办。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主席沈跃跃出席开幕大会并致辞。
首届论坛以“健康、合作、创新、共享”为主题,倡议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来自21个国家和上合组织的政府官员、医疗机构和医药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跨越山海,共同见证《防城港宣言》发布。与会各方表示,将主动参与医学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消除医学领域合作面临的政策、技术、贸易体制壁垒,共享合作共赢的成果。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就此诞生。
这项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的重大决策,让防城港这座北部湾美丽滨海之城,开启了推动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国际医学创新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防城港市是中国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对外开放合作的热土。2021年12月,2021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如约而至。论坛围绕“加强国际医学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主题,开展了共建共享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探讨活动。12个国家及上合组织、伊斯兰合作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等参会,共同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盛会。论坛成功签约了13个项目,投资总额达74.79亿元,项目涵盖了医学创新合作、传统医药开发、医疗器械制造等方面。
共襄盛会,共谋合作。2023年11月,第三届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加强医学开放合作,共建人类健康未来”为主题,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东盟国家医疗卫生部门官员和专家等400多人共襄这场医学创新领域的学术盛典,促进国际医学开放创新及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论坛期间成功签约及揭牌2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19亿元,签约项目涉及医疗、医药制造、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多个领域。
医学试验区国际医学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医学交流合作“防城港渠道”逐步形成。
“医学试验区先后成功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中国—东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等国际性论坛10次,来自哈萨克斯坦等34个国家的360多位部级官员、院士专家等参加,凝聚推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的‘上合力量’和‘东盟力量’。”医学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静鹏介绍,试验区已累计派出180批次493人次赴28个国家开展交流活动,与国外13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或意向,与俄罗斯茹科夫斯基等城市达成诸多务实合作成果。
“伴随着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稳步推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已发展成为中方与上合组织、东盟国家开展医学人文交流和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提高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崔丽出席第三届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时表示。
深化推进国际医疗产业合作的“广西模式”
4月24日,位于桂林市七星区信息产业园的桂林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超声喷砂牙周治疗仪、超声骨刀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等齿科医疗器械整装成箱,即将从桂林发往世界各地。“我们刚申报了一批价值89万元的根管预备机、洁牙机等医疗器械设备,计划销往土耳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医学试验区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成立中国—东盟医疗装备产业联盟,在越南河内设立中国首家办事处,为企业拓展东盟市场提供强大助力。
自治区药监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西通过加强医药资源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办理42张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销售证明,其中桂林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向东盟国家出口医疗器械产品货值突破190万元。
2024年以来,广西医疗器械产业呈现量质并进的发展态势,全区新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7家,同比增长67.86%。新增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63张,同比增长32.83%。“40项新增产品填补了广西在该领域的空白,部分产品已取得CE、FDA认证。”自治区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广西医疗器械出口产品不断优化,覆盖高端口腔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防疫产品等领域,广西迈瑞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非无菌医用口罩、南宁巴迪泰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进入上合组织成员国和欧美主流市场,其中“广西产”的口腔超声骨刀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形成“广西智造+东盟通道”的协同发展格局。
顶层设计强化产业支撑。近年来,我区出台《广西生物医药产业千亿元目标攻坚方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产业布局更优、企业规模更大、集聚程度更高、竞争实力更强的千亿元产业;出台优化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制、激发医药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支持药品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等10条措施,全力支持服务广西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印发《2025年二季度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等方案,从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等方面,继续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推动医疗产业出口稳中有升。“广西医疗器械出口额创季度规模历史新高,实现首季开门红。”自治区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据南宁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西医疗器械出口同比增长50.2%,医药材进口增幅达65.5%。
从医疗设备“广西智造”走向上合组织成员国乃至全球,到健康服务贸易构建区域健康新生态,广西通过政策创新、通道建设和标准对接,形成医疗产业国际化的系统方案。
打造推进跨境医疗卫生合作的“防城港样板”
3月4日,72岁的越南患者陈先生突发超急性期脑梗死,生命垂危,所幸他通过中越“1369生命直通车”跨境医疗成功获救。
当天凌晨,中国东兴和越南芒街第一时间启动“1369生命直通车”跨国医疗救治服务平台机制,约10分钟陈先生就从越南过境被运送到东兴市人民医院。医院立刻启动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紧急安排做手术,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经过1小时40分钟的抢救,陈先生后转入ICU进一步抢救治疗,最终病情得到稳定。
4月18日,陈先生神志清楚,言语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左侧偏瘫好转,并办理手续出院。患者家属热泪盈眶,连连向医务人员道谢。
在广西边境东兴市探索开通的“1369生命直通车”,以中越友谊大桥桥头的国界碑号“1369”而得名,是中国首个跨国医疗救助绿色通道,也是防城港市率先打造的中越边境首个跨国医疗救助品牌,在中越边境线上搭起一条跨越国界的生命通道,不仅连接两国,更连接了两国人民的心。截至今年3月,通过该机制及时救治中外患者650余例。
“我们成立广西跨境医疗联盟,在边境地区复制推广‘1369生命直通车’这个典型做法,推动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国际认可的跨境医疗合作模式,切实增进区域民生福祉。”4月8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振宗在2025年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下一步,我区将充分运用推广中越边境跨国医疗救助绿色通道——“1369生命直通车”的成功经验,同更多上合组织成员国和东盟国家建立常态化医疗卫生政策与跨境医疗合作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网络,明确疫情共享互助、跨境紧急救援等环节的责任框架,共同建立更多跨国生命通道,满足日益增多的跨境医疗救助需求。(记者 苑长军 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