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里,与企业家共谋发展;项目工地上,现场协调打通建设堵点;玉工宿舍中,围坐倾听“急难愁盼”……2025年以来,“万名人大代表访玉商玉工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活动在玉林市开展,10015名五级人大代表参与活动,考察实情、为玉商玉工解忧,掀起了“回归潮”。
2月7日,玉林市“万名人大代表访玉商玉工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北流召开。
截至6月底,玉林市五级人大代表共走访玉商4809家(次)、玉工12748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126条,推动解决难题1511个,助力全市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落地、人才聚集,为玉林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精准敲门:代表“沉”一线,服务送心坎
如何让在外打拼的玉商玉工愿意回、放心回?玉林市人大常委会给出了答案:把服务做在前头,把工作做到心上。
今年1月,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开展万名人大代表访玉商玉工 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推动各级人大代表各有侧重进行走访。其中,全国、自治区人大代表前往“玉商回归产业园”,问需于企;市、县人大代表扎进工厂车间、项目现场,破解融资、用地、招工等“老大难”问题;镇人大代表则走街串巷,了解并解决回归人员的安居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通过分层施策,形成人大代表“人人走访,人人服务玉商玉工”的氛围,推动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围绕“玉商玉工回归”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5月7日,自治区、玉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章到博白县走访玉商玉工,深入了解玉商企业发展情况。
“就像一张大网,层层有重点,处处有代表,确保服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自治区、玉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章形象地比喻道。2月7日,他与有关人大代表前往北流市走访炉渣企业,主持召开玉商玉工座谈会和炉渣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现场会,为企业现场解决难题。
玉林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五级人大代表纷纷行动,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抓住难得的“面对面”机会,组织集中座谈、登门拜访,用乡音乡情叩开玉商玉工心扉。平日里,人大代表则按“就近就便”原则,三五人结成小组,像“老熟人”一样深入社区村组、工厂一线,在拉家常中捕捉企业和玉工最真实的诉求。
“人大代表既要当好民意的‘传感器’,更要成为发展的‘助推器’。春节、元宵、广西三月三、五一等节假日是在外人士集中返乡的黄金窗口期,也是我们走访的‘关键期’。”北流市清水口镇人大主席钟生说。
今年开春之际,钟生所在的清水口镇人大主席团组织21名人大代表成立4个小组,深入走访12家玉商回归企业、7个重点建设项目,与120余名产业工人面对面交流,形成产业发展建议书8份。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2月24日,中桂农·粤桂两湾(北流)现代农业博览城等4个重大项目完成签约。
闭环解题:难题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走访收集的问题千头万绪,如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玉林市各级人大亮出“闭环管理”这一硬招。
代表们从一线带回的“问题清单”,第一时间汇总到市、县、镇人大,进行分类建账。能现场解决的,代表当场就办,绝不让问题“过夜”。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的,代表会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对于需要深入研究或长期推进的建议,则按照财经、农业、城建、教育、社保等类别梳理,建立清晰台账,“点对点”移交政府职能部门限期办理,并定期“回头看”,杜绝“一转了之”。
对于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硬骨头”,市、县人大常委会则将其列为“重点建议”,由市、县领导督办。陆川县坤元服饰曾因高额出口关税难以拓展海外市场。3月6日,自治区、玉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章在走访中了解到此情况后,当场视频连线柬埔寨广西总商会会长谢战,为企业牵线搭桥,利用柬埔寨当地贸易优惠政策,为企业设计出“借道柬埔寨转口欧美”的破局方案,助力解决企业的成本问题。
7月8日,驻博白县的自治区人大代表到龙潭产业园走访玉商玉工,听取意见建议。
各县(市、区)人大的服务也是层出不穷。福绵区构建“走访—登记—交办—督办—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推动解决企业用工难、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子女入学难等问题58个;博白县人大代表对签约项目全程跟踪,解决141个问题;容县发挥玉商玉工服务中心的作用,推行“容缺受理”“跨省通办”等便捷措施提升服务效率……
“人大代表是真的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走过场。”提起人大代表,容县祝氏农牧有限公司凤美基地相关负责人祝春三满口称赞,“我们基地反映了进入养殖车间道路狭窄的问题,建议加宽道路。没想到镇人大及时反馈到镇政府,镇政府分管领导随后到现场实地察看,目前该建议已列入建设项目,有望在9月底建成。”
枝叶关情:拓展“回归路”,同心筑未来
玉商玉工回归,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玉林市各级人大代表聚焦“幸福感”做文章,让回归的游子安心、乐业。
代表们深知,产业兴,则回归稳。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将玉商的“心愿清单”精准转化为“服务清单”,与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协同发力,通过精准解决企业发展痛点、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资源对接等方式,切实推动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陆川县人大搭建“银企鹊桥”,一场对接会就帮助两家企业“贷”来500万元“及时雨”;福绵区人大针对玉工技能短板,联合职校开起“技能小灶”,举办服装设计、机械维修等实用培训10余期,助力500多名玉工学成手艺,薪资“水涨船高”……
6月20日,兴业县、龙安镇人大代表董家生到返乡玉工家中走访,了解玉工的工作近况与生活需求。
群众的“急难愁盼”里,藏着最大的民生。代表们紧盯玉工关切的“关键小事”,助力解决“心头患”,让玉工安居更暖心。
兴业县多个玉工社区设施老旧,健身器材锈迹斑斑。兴业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实地勘查与规划,并进行多方筹资,对老旧健身器材进行了更换,还新建了休闲广场和文化长廊,让玉工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玉州区人大代表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玉工家庭“入学难”的焦虑,推动教育部门挖潜扩容、优化招生政策等,让100多名玉工子女顺利入学。
玉商玉工遍布四海。玉林市各级人大代表还依托广西(上海)产业合作中心、广西(深圳)产业合作中心、玉林—深圳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以及各地商会、协会等平台,化身家乡“代言人”,向在外游子介绍玉林的新变化、好政策、大机遇,呼唤“常回家看看”。如今,各级人大代表助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的各类暖心故事,成为玉林“以商引商”的金字招牌。
“看到家乡领导这么拼,服务这么实,我们更有信心把朋友、把项目带回来!”在粤玉商、广东省广西玉林商会会长朱传宏说。
据了解,2023年8月至2025年6月,全市引进玉商回归项目669个,总投资1273.25亿元,带动玉工回归突破8万人,已开工项目524个,竣工项目304个。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既是玉林全市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担当实干的结果,也凝聚了各级人大代表的心血和汗水。(陈立萍 黄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