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9月17日电(于坤)15日,商务部正式公布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评选结果,广西自贸试验区船载新能源汽车集装箱海事跨域监管服务新模式、边境口岸出入境车辆边检快捷通关查验模式、出口跨境电商货物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模式3项案例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深耕制度型开放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提升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更通过局部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有力推动了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开放水平的提升,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了“广西智慧”。
在船载新能源汽车集装箱海事跨域监管服务新模式中,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与重庆自贸试验区果园港片区联合两地海事部门,联动创新船载新能源汽车集装箱海事跨域监管服务新模式,推动以集装箱铁海联运方式出口新能源汽车降本增效。通过桂渝跨区域协作,创新实施查验环节前移、始发地申报及监管信息互认机制,解决重复开箱及二次拆装箱问题,使集装箱抵港即可直接装船,实现“一箱到底”无缝衔接。目前,在桂渝海事监管一体化机制下,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改革已扩展至外贸“新三样”全品类。
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联合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在全国陆地边境口岸率先启用出入境车辆边检快捷通关查验模式,通过“一次备案+无感核验”,实施远程自动读取、甄别出入境货车司机和出入境车辆,对过境车辆创新“生物比对+智能分析”查验,实施入境流程标准化管理,打造“远程操作+一键提交”线上申报,实现出入境车辆及中国司机“零接触、秒通关”,单台车辆查验时间缩短至15秒左右,效率提升约75%。
2024年,友谊关口岸出入境货运车辆首次突破50万辆次,同比增长16.28%。每天为企业节省6小时人工申报时长,每年为口岸已备案的144家货运代理企业节约成本共计6000余万元。今年1-7月,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车辆达54.3万辆次,同比增长19.68%,成为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为畅通跨境电商货物通过陆铁联运方式出口路径,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联合南宁邮局海关运用顺势监管和平行作业理念,实施出口跨境电商商品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模式,通过完善监管场所设施、建立铁路混装跨境电商重点物品清单、优化查验作业流程等创新举措,实现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同场平行、结果协同”。改革后,企业通关时间缩短0.5天,节省吊柜费600元一柜,显著提升了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新通道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