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至3日,一场场承载着苗族传统民俗的“打同年”活动在安太乡洞安侗寨热闹上演。

活动现场,身着华丽盛装的侗族同胞列成迎宾队伍,以悠扬的芦笙曲和醇厚的拦门酒,迎接远道而来的“同年”们。主客双方对歌致意后,共同前往芦笙坪开启围同年仪式——男子们围圈吹奏芦笙,曲调激昂中藏着祈福之意,“芦笙吹响、风调雨顺,芦笙吹响、五谷丰登”的民谚在现场回荡;女子们则踏着节拍起舞,银饰碰撞声与芦笙声交织成动人的民族交响曲。
随着活动推进,芦笙比响、民族团结舞、拔河比赛侗族琵琶歌等特色项目接连登场,将气氛推向高潮。融水芦笙协会的各族同胞与安太乡洞安村的侗族同胞同台竞技,各个民族同胞主动加入踩堂舞队列,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互动中碰撞交融。
“第一次见这么热闹的场面,各民族兄弟姐妹一起跳舞唱歌,心里特别温暖。”苗族群众青年贾玲玲说。
暮色降临,“同年宴”如期开席。酸鱼酸肉、糯米酒等特色美食琳琅满目,各族同胞围坐共餐,举杯畅饮间唠家常、话发展,“同年”情谊在美食与笑语中愈发深厚。
融水芦笙协会副会长吴荣辉介绍,“打同年”过去只是苗族村寨的联谊活动,现在的“打同年”早已超越村寨和民族界限,侗、瑶、壮等民族同胞都来参与,真正实现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相知相亲、在情感上同心同向。
据了解,“打同年”是融水苗族的民族习俗,共有邀同年、迎同年、领同年、围同年、吃同年饭、送同年六个环节,是友好村寨之间的联谊活动。融水苗族“打同年”已于2016年入选第六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以“文化+旅游”思路激活传统民俗,将“打同年”融入苗年、春节、国庆等节庆活动,让这一非遗项目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黄诚 蒙成远)
【纠错】 【责任编辑:李宇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