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视聚焦!罗城满枝“黄金果”香飘乡村振兴路
日前,央视《新闻直播间》将镜头对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当地毛葡萄、百香果丰产丰收景象。画面中,连片的藤蔓绿意盎然,金黄色的百香果如小灯笼般缀满枝头。果农们穿行其间,娴熟地采摘、装筐,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共同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秋收画卷。
近年来,罗城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不断调整优化水果种植品种结构,积极引进并推广“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推动百香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据悉,全县目前百香果种植面积达4000亩;2024年实现产量5900吨、产值5310万元。一颗小小的百香果,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天河镇北安村古毛种养合作社黄金百香果基地的发展轨迹,正是罗城百香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生动缩影。2022年,合作社自筹200多万元,率先种植200亩黄金百香果。凭借优良品质,迅速打开区内外市场,首年销售收入达320万元,带动当地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紧扣天河‘水果小镇’定位,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产业连片集聚发展。”北安村包村干部韦永盛介绍。在政府积极引导下,2023年,该合作社争取到产业项目资金257万元,建成现代化园区灌溉系统,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至600亩。产业势头持续向好,目前基地总面积已发展至1000亩,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并被列为县级“三特”水果产业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在龙头基地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身百香果产业。在东门镇凤梧村,一位当地种植大户于今年1月租用200多亩土地,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建起黄金百香果基地160亩。依托成熟的种植经验,配套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喷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基地百香果产量高、品质优,预计亩产可达1.8吨,年产量288吨。项目建成后,还可吸纳周边5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并为20多户农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
今年来,罗城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以政府引导、科技赋能、示范带动等方式,推动百香果产业扩面提质。全县新种植黄金百香果580亩,预计全年总产量达6770吨,较上年增长17.7%,预计产值突破6000万元,同比增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