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稻浪翻金鱼跃田-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5 10/27 18:59:1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融水:稻浪翻金鱼跃田

字体:

  金秋十月,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梯田层叠如画,稻穗低垂,鱼儿在禾下穿梭。近日,第七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暨“广西库库魚”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活动在融水盛大启幕。

第七届广西稻渔丰收节开幕仪式。

  目前,全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20万亩,大水面生态渔业面积达105万亩,年水产品产量分别超6万吨和20万吨,带动农民增收约30亿元,真正实现“好山好水”产出“好鱼好收益”。

  依托江河密布、水库众多的淡水资源优势,广西通过“技术培训+实地诊断”模式,组织技术团队与乡村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与生态渔业深度融合。融水县因地制宜推广“沟坑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田间开挖鱼沟、鱼坑,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未减少稻田产量的同时,让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该县安太乡元宝山稻渔种养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发展1800亩“鱼沟+鱼坑+太阳能诱虫灯”的生态种养基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作为广西稻渔产业发展的典范,融水县通过立体生态模式有效激活了产业动能。全县生态渔业面积达11.5万亩,年产值4.5亿元,带动近7000名村民就业增收。“我们目前有稻渔种养面积3800亩,采用稻渔种养技术后,种植方面增收达40%以上。”当地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绿色循环模式成为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近年来,融水县深挖特色旅游、生态潜能和民俗文化,打造“金秋烧鱼季”特色文旅品牌;建成219个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培育8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24年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本届稻渔丰收节推出三条“稻渔农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融水、三江、那坡等地的稻渔梯田、民族风情与乡村美景,让游客在参观稻渔种养基地、了解桂西北稻渔耕作文化历史脉络、体验稻田抓鱼、品尝长桌宴等活动中,感受“劳作变体验、农房变民宿”的产业新业态。

“鱼品烹饪”金秋禾花鲤大丰收。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政策护航到科技赋能,从生态种养到品牌升级,广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正以多元融合的发展路径,书写着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谭正贤 刘光琳)

【纠错】 【责任编辑:李宇安】